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8篇
  2019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华苏联专家曾是中苏经济关系的纽带.然而随着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和中国国内政策的左转,苏联专家在中国"大跃进"的特殊年代里已无用武之地.与此同时,中国已培养出一大批可以代替苏联专家的人才.中共已做好了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准备.苏联专家的撤走和中国自力更生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自此改变了依靠苏援发展中国经济的方针.  相似文献   
2.
3.
1958年中苏军事合作的失败是20世纪50年代影响中苏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但若笼统地把这一军事合作的失败归因于国家主权问题,则显武断.本文认舷为,造成中苏军事合作失败及其中苏关系恶化的根本因素有二:第一,随着中国革命政权的巩固和经济的恢复,中共领导人日益要求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探寻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第二,由于中苏两国处于不同的国际环境和国际地位,以及中苏两党处于历史进程的不同发展阶段,从而导致了两国对国际政治现实截然不同的理解与认识,以及中国革命哲学核心地位的确立和苏联"三和"路线的推行.表现在实践中则是自1957年以来中苏两国在内外政策上的分道扬镳.可以说.这些内在因素又通过赫鲁晓夫在执行对华政策时的不谨慎和毛泽东对主权问题的高度敏感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中苏关系的恶化,不仅是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交互作用的产物,而且也是两国在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以及在这一时期应该如何看待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严重分歧。这一理论分歧在实践中的反映则是中苏两国内外政策的背异,而此恰是具有"铁板"之称的中苏同盟迅速瓦解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5.
50年代的中苏关系可谓风云多变。建国之初,在中苏两国总体战略一致原则的指引下,双方均能够在利益冲突中做出相应的妥协与让步,从而使中苏关系得以平稳发展。然而,50年代中后期,由于中共领导人逐渐背离了建国初期较为稳健的国家发展战略,随之推行了一条激进的国家发展路线,最终导致中苏两国总体战略的背道而驰和中苏同盟关系的破裂。由此可见,中苏两国总体发展战略由协调走向对抗,是影响中苏同盟裂变的根源所在。  相似文献   
6.
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决策层对之作出迅速反应,然而对其干涉限度意见不一。战争限度问题成为杜鲁门政府和麦克阿瑟争执的焦点所在。以麦克阿瑟的解职为结局的事实,一方面反映了美国决策层内部矛盾发展的必然走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美国政府执行的“有限战争”不仅符合冷战国际背景下美国全球战略的需要,而且也是美国政府和人民最易接受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7.
长波电台及联合舰队事件是20世纪50年代影响中苏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但若笼统地认为这一事件之所以导致中苏交恶,是因为苏联的这一提议损害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则显武断.本文认为自1957年以来中苏两国在内外政策上的巨大歧异,是造成这一事件及其恶果的根本原因,而这种歧异又通过赫鲁晓夫在执行对华政策时的不谨慎和毛泽东对此类问题的高度敏感之间形成的巨大反差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台海危机不仅对20世纪50年代的国际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而且进一步拉大了中苏同盟关系中本已存在的裂痕。中苏两国之所以在这一涉及中国安全与领土完整的重大军事行动中分歧重重,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两国在外交战略上的背道而驰以及在对待和平与战争问题上的不同态度。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苏关系的恶化,这对昔日的兄弟盟国最终兵戎相向.与之相反,中美关系却随之急剧增温,其间之因果耐人寻味.笔者认为,尽管不能说中苏关系的恶化是中美关系走向缓和的根本动因,然毋庸置疑,中苏同盟的解体在一定程度上为中美关系的言和打开了方便之门.  相似文献   
10.
由于中国拥有五千年的辉煌文明和长期领先于世界的事实,从而构筑了中国人民心目中的自我优越感和华夏文化优越论。然而,中国自明朝起逐渐落后于西方世界的事实和近代中国经受的百年耻辱,却进一步强化了中国人民自强而敏感的个性特征。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的中共领导人,他们的思维和决策无疑对中苏同盟关系的进程发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