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试论汉语双音动词AABB重叠形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汉语里,词的重叠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能够重叠的几类词中,动词的重叠占有重要地位。 许多双音动词可以按照ABAB形式重叠,早已为大家公认。这种重叠“表示尝试态”,并且“尝试态有时引申出时间短暂的意味”。 很多语法著作把ABAB重叠形式作为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别之一。如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汉语教研组编写的《汉语语法常识》(湖南人民出版社1973年9月)指出:双音动词是逐词  相似文献   
2.
试谈语法研究三个平面的几个问题柴世森1981年以来,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的理论和方法,经过语法学家们的探讨和切磋,已经逐步在发展和完善,它的影响越来越广泛。另一方面,它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继续探讨和切磋。本文仅就其中的几个具体问题谈谈个人的看法。一句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汉语语法学史应该从语法学史的共性和个性对立统一的观点出发。汉语语法学史的研究,特别是在本世纪80年代以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在这个研究领域里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中国古代或在《马氏文通》问世以前有没有汉语语法学,根据什么标准评价汉语语法学史实,元代卢以纬的《语助》在汉语语法学史上占有怎样的地位等。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并逐步取得共识,必将进一步推动汉语语法学史这个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分析句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语法体系的面貌。正因为如此,在修订《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以下简称《暂拟》)的讨论中,人们的注意力很自然地集中在句子的分析方法上。对《暂拟》所采用的句子成分分析法,全盘肯定者有之,全盘否定者有之,肯定否定兼者有之。经过语法研究和语法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修订说明和修订要点》(以下简称《说明和要点》终于诞生了。它是未来的《教学语法试行方案(普通教育阶段适用)》(以下简称《试行方案》)的基本依据。《说明和要点》吸取了前一阶段讨论中的一些好意见,吸取了近年来比较成熟的新的研究成果,在《暂  相似文献   
5.
1、前言“在”+V这样的表示动作进行的语法现象,由于南方方言的强大影响,在“五四”时期出现以来,急速地普及着,现在已被普通话所吸收.这种新兴语法现象的发生及其发展,已经多次为人们所考察1),但对象“正在V”和“在那里V”伴随“在”而来的语法发展史,似乎仍有进一步研究之处.因此,本文在同“在”有关系的问题中,拟对表示进行时态的“正在V”,“在那里V”及“在V”的发展过程,用北方话同南方话加以比较的方法,进行历史的再分析.2、状语结构和补语结构使用“在”来表现场所的形式,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在”+P+V(状语结构),再一类是V+“在”+P(补语结构).首先,在这里应该对这两类结构所具有的基本性质予以明确.2)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