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好妻是福     
有一天晚上,我被检察院秘密传讯。同事获得消息迅速告诉我妻子。让她托关系“紧急抢救”。事后听同事说.当时妻子并不在乎,笑笑说,“怎么抓的,他们会怎么放”,然后跟往常一样,吃饭、看电视、睡大觉,根本没往心里去。其实,她了解我,更了解她自己。  相似文献   
2.
进入新世纪,国际环境发生着深刻变化,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中国面临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的国际观念和外交战略思维的调整,以及新的外交政策举措,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一切以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前提。  相似文献   
3.
纵观整个国际社会民主运动和俄国社会民主党的历史,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主要有两种错误思潮,即第二国际的修正主义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一个从右的方面背叛马克思主义,一个则从“左”的方面加以否定。但是,长时期来,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我们只看到右的背叛,看不到“左”的危害,只重视列宁同第二国际内部修正主义的斗争,却无视列宁同帝国主义经济主义的论战。这是极其片面的。可以肯定地说,在民族和殖民地问题上,回避列宁对帝国主义经济主义的批判,是不可能完整地准确地领会和掌握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基本理论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国际政治学学科建设的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63年12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外国问题研究文件下发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三校的国际政治系以及国家有关外国问题研究机构的建立是中国国际政治学学科诞生的标志。40多年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经历了起步、补课、发展和创新四个阶段。未来中国国际政治学的学科建设一要坚持国际问题研究的国家特色;二要弄清“权利政治”的核心,从新的视角研究国际问题;三要抓住首要问题,科学界定国际问题研究中的“定位、定向、定标”问题。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和平崛起,完全不同于近代以来新兴大国所走的道路。具体说中国的和平崛起,不走以往大国、强国传统崛起的以抢夺资源和攻城掠地为主要内容的热战之路,也不走美苏两国以意识形态划线的冷战对峙、称霸争霸之路。中国走的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和平之路。既然中国和平崛起走的是一条不同以往的新路,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同样应该有别于西方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的老路,寻找一条独特的新路。中国国际政治学理论建设以权利政治为新视角和新主题,不仅是主观愿望,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和客观规律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论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民族自决权原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列宁的民族自决权原则是列宁关于民族和殖民地革命学说的重要内容。列宁认为,在帝国主义时代,民族自决权既是民族解放运动的重要原则,对无产阶级来说,“也是社会主义原则”。列宁还特别指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也必须承认各民族的自决权,“要是拒绝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行民族自决,那就是背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7.
国际政治的实质始终是权利政治与权力政治的较量,冷战结束后权力政治处于主导地位,权利政治上升为矛盾的主要方面。权利政治的主要内容是主权、人权与“球权”。要特别重视“球权” 问题的重要性,应该强化“球权” 建设,认真分析主权与“球权”,以及主权、“球权” 与霸权的关系。在主权与“球权” 两大领域内,开展反对霸权主义的斗争。  相似文献   
8.
1988年9月,邓小平代表中国政府正式倡议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随后,中国政府多次发表谈话,表示要同世界各国一道为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而努力。 国际政治旧秩序,是由帝国主义建立的。其具体特征是:强国控制世界,战争威胁人类,强权政治猖獗,大多数国家和民族处于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和纲领原则,是整个科学社会主义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剖析民族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伟大成果之一,并且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不断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它同种种唯心主义臆造和阶级偏见相对立,为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提供了争取独立解放的强大政治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