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1.似乎是为了摆脱一种思维定势,避开旧的套子,抑或是在掩饰理论上的某种困窘,如今几乎很少有人使用典型环境这一术语来阐释当代小说。但是,新文学那万花纷呈的势头,却没有因此而出现疲软的现象。恰恰相反,环境,比起小说的其它二要素——人物和情节,好象更为现时的作者们所倾心,所注重。它作为故事的外在烘衬、内在的寄寓、情感的延伸,日益展现其独特的姿色。比如我们看到,在目前数量可观的一些作品里,闭塞的穷乡僻壤,原始粗犷的山林与大海,荒漠苍凉的草原和戈壁滩,替代了以人与人之间那种错综复杂的现实关系为主体的社会环境;巴尔扎克式的细腻入微的剖析,被粗线条的写意画面和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2.
埃弗瑞蒙德侯爵的设置,被认为揭示了大革命爆发的原因和革命的正义性.文章以为这是一种误读.从历史的角度看,侯爵这一人物缺乏真实性.从艺术角度看,侯爵的设置是为了对应苔瑞丝,体现一种恶,从而否定暴力和仇恨,张扬仁慈博爱的人道主义题旨.  相似文献   
3.
1.《月亮船》是宁波青年女作家周海彦的长篇处女作。小说的风格清婉、舒展,寄寓了作者颇多的生活思考。它以女主人公南南从幼儿到少女的成长过程作为故事的线索,用一个女孩子纯真善良的眼睛观照了1957年至“文革”期间的这段社会生活。小说的背景是周海彦童年的栖养之地——浙东一带的城镇。因而在小说中,浙东一带斑驳陈杂的民情风俗不仅占有很大的篇幅,而且呈现得尤为酣畅淋漓,丰富多采,它是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整部小说读来犹如一幅浓淡相宜的浙东风情画。  相似文献   
4.
<双城记>用艺术的眼光和人道主义的尺度,审视、评价大革命的暴力,体现了小说家的良知.它不同于专家学者的历史把握,但意义不容低估.文章试图结合众多的评说,借助于现代思想的平台,剖析小说题旨的深邃和博大.  相似文献   
5.
目前,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主要靠《现代教育技术》一门课单打独斗,难以满足未来教师职业素质的需要,"3 X"模式则是对现有相关教学资源加以整合,以《信息文化基础》、《现代教育技术》和《学科教学法》三门课为主,以其它与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有关的选修课或必修课为辅,系统化、全方位培养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章用整合的眼光探讨《浮士德》的多层意蕴 :从诗剧的显性层面 ,看诗人的现实思考和批判精神 ,以及浮士德的进取精神 ;在隐性层面 ,则蕴含诗人的精神思索 ,并从哲学、文化、宗教等多种视角出发 ,展现人与人性的困惑和迷茫。因此 ,浮士德的悲剧 ,就是人的悲剧。  相似文献   
7.
围绕《俄狄浦斯王》的原型意味,从三个层面展开讨论:发生学的,俄狄浦斯故事何以成为原型;本体的,揭示人类悲剧命运的原型;体验的,从现代视野出发,感悟俄狄浦斯的原型的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8.
揭示女性生存的困境,探寻解放之路,然而却囿于男性话语体系而陷于迷惘与无奈之中,这是崛起之初的新时期女性小说的重要特征。文章从这两个方面着手,剖析了女性小说在视角转换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启蒙意义与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9.
论新历史小说的话语意义与审美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历史观念、导向、叙述形态三个方面切入文本,全面论证了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小说的不同,从而总结出新历史小说的话语意义和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