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统计学   3篇
  2009年   1篇
  2002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周立波先生在长篇小说《山乡巨变》里运用了不少湖南方言。这些方言词语对加强作品的乡土、生活气息等艺术效果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从方言研究者的角度来看,从汉字的特点必须做到形、音、义、三者完全统一的要求来看,这些方言词语还有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要使每个方言词语达到形、音、义的完全统一,那就必须从古代的字韵书及有关训诂著作中找出它的来源与依据,考证它的发展与演变。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产生随意假借与这一词语在意义上毫不不相干的同音汉字的问题(约定俗成者又当别论)笔者不揣,也想仿效李实《蜀语》和黄侃《蕲春语》,对《山乡巨变》中的部分湖南方言词语来一个“考源”。  相似文献   
2.
《书·武成》:“越翼日癸已,王朝步白周,于征伐商”。孔传:“步,行也。”《辞源》(修订本)据孔传在“步”的“行走,步行”义项下使用了这个先秦书证,这是很值得商榷的。 首先,根据古代的礼制,大夫已不徒行,王者之尊更不会徒行。《论语·先进》  相似文献   
3.
4.
台湾省出版的《中文大辞典》在“每”字的义项说:“每,小者也。《逸周书·王会解》:‘每牛者,牛之小者也。’”又词目说:“《每牛》小牛也。《逸周书·王会解》:‘数楚每牛。每牛者,牛之小者也。’”由于该词书对“每”字误训为“小”,其词目的“每牛”也就因之误训为“小牛”了。《辞源》修订本虽然在“每”字下面没有建立“小”的义项,但在词目中仍然将“每牛”释作“小牛”,与《中文大辞典》的观点并无二致。 《说文·(?)部》:“(山母),(?)盛上出也。”段玉裁注:“按每是(?)盛,引伸为凡盛。”  相似文献   
5.
农民工,作为一个逐渐为社会所认同的新兴群体,理应有自己的利益代表。然而,由于体制滞后等原因,使农民工经常处于尴尬的境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说“■”     
《说文·殳部》:“(?),从上击下也.一曰素也.”新旧字书、韵书均只照录《说文》而没有任何关于本义的注疏以及例证的补充.以此,人们颇疑《说文》或系收录了一个早已失去生命力的“死”字.其实不然,这个“(?)”字至今仍然“活”着,只是知道它的人已不太多罢了.“(?)”的字形出现得很早,甲文中就有了“(?)”(前五·四一·八)“(?)”(菁三·一)等字形.这些字形,绝大多数为商代卜人的名字(见丁山《甲骨文所见氏族及其制度》与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卷三),另外也有作邑名的(见郭沫若《殷契粹编考释》).  相似文献   
7.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