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论述了司马迁的社会管理思想。文章认为战国秦汉初年功利主义社会心态是以追求“势利”价值观为特征的。道德沦丧,知识贬值及秩序紊乱是重要的社会病.本文认为桑弘羊提出“官办盐铁”,“严威酷刑”之“与民争利”的国家控制对策是以皇权为核心的;董仲舒强调“以教化堤防之”的道德控制对策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司马迁着眼实际,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善者因之”,“利导之”,“整齐之”及“与之争”的多层次宏观系统的控制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国家官吏常常对为官之清贫产生两难抉择的矛盾心理。流传久远的楚国国相孙叔敖的碑文有这样的话:“贪吏而不可为而可为;廉吏而可为而不可为。贪吏而不可为者,当时有污名;而可为者,子孙以成家。廉吏而可为者,当时有清名;而不可为者,子子孙困穷被褐而负薪。”廉者不能养家自给,贪者却福泽后世,这简直是一个历史的悖论!看来,封建俸禄制与廉政建设关系密切。本文仅就两汉俸禄制的变动与其廉政建设的得失略加述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