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4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1.
为纪念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杰出的理论家、宣传家、教育家李达同志诞辰九十五周年,1986年5月17—18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了李达同志学术思想讨论会。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李达同志的生前好友、学生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百余人参加了会议,武汉大学三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为党恢复了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根本的“拨乱反正”;他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说明更快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深层体现;他关于改革经济体制是我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因为把经济体制放到社会结构中去考察,就会发现它处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中介层次上,充满活力的经济体制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他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改变了生产力结构的传统看法  相似文献   
3.
启示与鞭策     
徐寅生同志《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讲话,是一篇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的好作品。虽然它谈的是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问題,但是读了以后,却使我对如何做好理论工作,得到了很大的启发。徐寅生同志说:“只学技术、不学政治,政治不挂帅,球也打不好。”又说:“解放军是带着敌情观念练兵的,我也想如果我们把乒乓球看作蔣介石的脑袋,一板一板打起来该多有力量!”他正是这样做的。他在打球的过程中,能时时把祖国的荣誉放在第一位,带  相似文献   
4.
《共产党》月刊的历史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0年10月2日是李达同志诞生90周年。主编《共产党》月刊是他参加创建中国共产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刊特发此文借以表示对李达同志的纪念。  相似文献   
5.
在伟大的五四运动六十周年之际,重读李达同志的《讨论社会主义并质梁任公》这篇生气勃勃的战斗文章,我们不能不对当年在长夜难明的祖国大地上传播火种的整整一代革命先驱寄以深深的缅怀和崇敬。他们是召唤黎明的雄鸡,是迎接风暴的海燕,是披荆斩棘的拓荒者! 毛泽东同志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1360页)这个科学论断包含着多么丰富的历史内容呵!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决不是一帆风顺的。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杰出的理论家、宣传家、教育家李达同志诞辰九十五周年,1986年5月17—18日在武汉大学举行了李达同志学术思想讨论会。来自全国的专家、学者、李达同志的生前好友、学生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百余人参加了会议,武汉大学三百余师生听了大会发言。这次讨论会的主题是李达同志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主要贡献和  相似文献   
7.
略论邓小平对生产力理论的发展段启咸邓小平为党恢复了生产力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根本的“拨乱反正”;他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看作社会主义的本质与根本任务,说明更快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深层体现;他关于改革经济体制是我国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8.
认真开展中国近现代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中国的新社会是从旧社会发展来的,我们从事建设的现实基础,是从近现代的历史中沿变过来的。脱离了这个基础,割断历史,不从实际出发,不考虑中国的国情,不注意克服旧的影响,其结果,就会误入迷途,或陷入空想。在这些方面,若能认真研究近代思想史,会从中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中国的旧社会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那时很多先进人物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向西方学习,吸  相似文献   
9.
(一) 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中才在中国传播开来的。那时,中国已有了一批共产主义先驱者。他们为了唤起人民,改造旧中国,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时,特别注意唯物史观的传播。从五四运动到大革命时期,努力传播唯物史观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李达、蔡和森、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恽代英、瞿秋白等一批人。其中,李大钊走在最前列,在理论上阐述得比较多、比较系统的,除李大钊外,要算蔡和森、李达、瞿秋白。  相似文献   
10.
《共产党》月刊是党的上海发起组办的我党的第一个党刊。它在1921年4月出版的第三号发表了一篇未加署名的文章:《告中国的农民》。文章在发表时开了天窗,头一面是空白纸,印着“此面被上海法捕房没收去了”一行醒目的大字。文章的第一部分没有了,第二部分也只残存一点,幸好第三、四部分还完整保存着。显然,主编这个刊物的李达同志是冒着风险把它发表出来的。这是一篇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论述农民问题的文章,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