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理论方法论   7篇
综合类   8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司马迁的社会管理思想。文章认为战国秦汉初年功利主义社会心态是以追求“势利”价值观为特征的。道德沦丧,知识贬值及秩序紊乱是重要的社会病.本文认为桑弘羊提出“官办盐铁”,“严威酷刑”之“与民争利”的国家控制对策是以皇权为核心的;董仲舒强调“以教化堤防之”的道德控制对策把“义”与“利”对立起来;司马迁着眼实际,从历史哲学的高度提出了“善者因之”,“利导之”,“整齐之”及“与之争”的多层次宏观系统的控制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文环境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西北地区经济发展困境的对策研究,理论界和社会各界提出了诸多见解。但这些见解基本上是从地理环境、生产力水平和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等客观因素分析成因并推引出反贫困策略的。虽然也有部分论者从西北人长期生活在自然经济的封闭状态之中积淀而成的保守性意识深入研究经济落后的非经济性的观念因素,但侧重于经济观念而相对地忽视了人文观念。我们认为,西北地区经济社会的落后,是历史地形成的。这其中与地理环境、现有生产力水平和国家政策等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但是,没有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人文环境和人文精神,也是重…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司马迁写《史记》的动机是多重的,有深层的情绪动机和表层的功名成就动机及职业道德动机。他把《史记》作为史书和子书来写,并将二者完美地融于一体。《史记》的客观社会效果和影响与主观创作目的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新的视角探讨了抗战时期毛泽东的现代化思想。认为主体性的实践哲学、主体性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新民主主义构成其现代化思想的基本内容——即现代化的科学理论思维、精神动力源和目标模式。它揭示了中国历史的内在规律,不但在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创举,而且对当代中国的现代化依然具有方法论上的宏观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一个新的视角分析评价了中国近现代史上“西化论”的历史渊源、思想本质及其影响。认为其进化论的历史观、科学主义的价值观和实证主义的思维方式,虽然在的封建斗争中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全面反传统”的极端文化批判态度,滋生出民族虚无主义的消极思想;中国的现代化不是“全盘西化”,“西化论”是中国现代化的思想误区。  相似文献   
6.
农民学,顾名思义就是有关农民问题的学问,具体而言就是通过认识农民及农民问题,以推进农民发展的学问。在中国,农民一直是一个主要的社会群体,重视农民问题的研究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李云教授的专著《中国农民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变迁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9月出版),就是该研究领域的一部新著。本书由导论、正文五章和结语三部分组成,以农民的传统政治心理及行为方式为分析基点和参照,对近代以来农民政  相似文献   
7.
历代读《史记》者,莫不为司马迁伟大的人格精神所折服。他是一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既有着同时代人那种顺应时势,建功立业以肯定自我的强烈济世精神和成就动机;又具有批判现实,改造传统以维护个性价值的叛逆精神和创造欲望,他充满激情,满怀对中华民族渊远流长的历史文化的热爱向往之心,叙写了古老的东方太阳喷薄而出的艰难历程,呕歌了文明之光哺育万物、造化生机的东方奇观;他又是一个清醒地理性主义者,他渴望实现自我的“世俗”利益,改变史官极端严劣的政治经济(生存)处境,但他能以理性的价值原则调节控制自己那“如水之走下”的强烈情绪,把它转化升华成一种包含着无穷的创造潜能的精神追求,谱写出强勇者在逆境中搏击进取的人生交响乐。“利”和“义”的和谐统一,情与理的交织互渗,烘托出司马迁的卓尔不群的人格境界。透视司马迁人格结构的内在特质,探求其人格的文化阶级成因,对于进一步研究司马迁创作《史记》的具体心态,深入发掘其历史哲学的宏观特征,无疑地,这是一个必需的中介环节。本文仅就司马迁的需要心理结构作一初步探讨,谬误之处,请专家同仁指正。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把唯物史观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中国与世界的统一、改革与发展的统一、渐进与突变的统一、真理与价值的统一的历史观念,它具有重价值、重方法的理论特色,是应用性、发展性的历史观。  相似文献   
9.
段建海  宫毅  刘婷 《唐都学刊》2009,25(3):47-51
在"世界历史"的背景下,理性辨析邓小平的西方文化观,认为邓小平以人民幸福、自由为价值尺度,对西方的科技文化、制度文化和观念文化进行合理的吸收,对资本主义文化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进行理性批判,视文化为抽象与具体的统-体,主张历史与辩证分析相统一,立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是其西方文化观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的创造性思维是在批判地继承传统思维方式的精华的基础上孕育出来的。他以唯物辩证法为指导,从对立统一的系统思维模式,以实践为中介环节的理性致思连径及科学的民族化的大众化的语言观诸方面,实现了对传统思维的超越。在当前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仍具有方法论上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