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3篇
  2007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一 "鹅湖之会"是中国古代哲学史上一次著名的哲学辩论会.南宋淳熙二年(公元1175年),浙江金华的婺学代表人物吕祖谦出面邀集,意欲调解朱熹与陆九渊两派之间的学术争执,于是年四月下旬,吕祖谦至福建与朱熹相聚,五月底,朱熹陪同吕祖谦至江西上饶,陆九龄、陆九渊兄弟应约来到鹅湖寺,已是六月初.朱、陆双方辩论至"此月八日方分手而归"[1]30,参加会议的人员,还有刘子澄、赵景明、赵景昭,陆氏门人朱亨道、邹斌,吕氏门人潘叔昌以及福建、浙江、江西的某些学者列席,算得上是中等规模的会议.当时的会议气氛比较紧张,双方各持其见."始听莹于胸次,卒纷缴于谈端"[2]1556,结果是不欢而散.鹅湖之争的中心问题是治学方法,涉及到哲学认识论问题.它的特殊之处,就在于辩论开始,是以诗的形式展开,以诗明道,诗与哲学相融通,这在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史上有其典型性.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浓厚的民族特色 ,其民族性以时代背景为依托 ,其时代性与中国特色相辉映 ,从时代高度俯视中华民族的发展 ,从中华民族的发展看世界的变化 ,并使二者相互融合。邓小平理论的时代特征与民族特色 ,因其有共同的时代背景而显示出一致性 ,也有因其基于中华民族振兴而体现出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思维方式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经验论与渐进式社会变革、试错法的文明进化观相联;唯理论与设计制度相联.在中国,尽管没有明确的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划分,但是并不意味着这一问题的缺席.中国的儒、道两家都涉及了认识论问题,其思想成果直接影响了中国的社会发展模式与管理模式.审视古今中外的思维之路与发展之路的关系,有助于我们形成了解世界、改造世界的正确方法与原则.  相似文献   
4.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现在似乎已经不被理论界所关注,但这并不是说问题已经解决,实际上是期待更深层次问题的解决。文章从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出发,试对理论与实践关系中的三个重要问题作出新的解释:一是理论的价值性和思维的实践性;二是理论指导实践就是理论回到思维实践;三是区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与"理论和实际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诗歌有表达哲理意义的传统,并以潜在性的哲学维度存在于艺术状态之中,表现在诗歌创作心态的形而上追求、诗歌欣赏心态的形而上境界、语言本体的形而上意蕴。诗歌创造出哲学的境界是诗歌追求的最高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6.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维方式殷明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前提,如何对待坚持和发展的问题,始终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本文将尝试从马克思主义本身是科学认识和科学信仰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区别...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