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抉择>为代表的当代官场小说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优秀传统,以重大题材的选择和深邃的眼光,产生震撼人心的魄力;同时吸收浪漫的气质,融进情感的抒发和理性的思考;以现实主义人物塑造的方法,建造了当代现实主义人物画廊,永葆了现实主义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李凖的《黄河东流去》描绘的宏阔的流民图,渲染了儒家文化所熏陶的民族灵魂的感人心魄的力量。刘 心武的《钟鼓楼》所展示的北京市民的生息状况,透视出一个民族在伟大的转折时期生存的文化心态。张洁的《沉 重的翅膀》敏锐地捕捉到改革初期的艰难的起步,描绘了一批改革者的勇于开拓的形象。它们无愧于当时的优秀 之作,但不是经典之作。  相似文献   
3.
作家韩少功尖锐地批评"当代文学病得不轻".当代小说创作的沉疴在哪里?评论家和作家们总是囿于传统的小说创作理论和审美标准去进行创作与批评,没有以发展的眼光为小说的升华寻找出路.笔者以为,当代小说应当借鉴美国人类学家海伦·帕尔默<九型人格>中的人格分析方法,从人物的性格论和心理论跃升到人物整体塑造创作新阶段,开创文化人格塑造的小说人物塑造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茅盾文学奖成为社会关注的现象 ,毁誉不一。正确分析和评价五届以来的获奖作品 ,是评论家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以其深厚的生活底蕴和雄健的笔力 ,努力挣脱“两结合”创作方法的束缚 ,回归现实主义文学的创作 ,深刻描写现实的苦难和尖锐地批判现实 ,重建现实主义的人物画廊 ;努力进行艺术探索 ,开创了新时期文学的新局面 ;当然 ,也难免历史的遗憾  相似文献   
5.
长篇小说的创作业绩,历来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文学创作水平的主要依据。而围绕长篇小说创作的文学大奖,彰示着文学主流的价值取向和引领着文学创作的走向。第六届茅盾文学奖是对新世纪四年来的长篇创作的检阅和总结,其获奖作品在题材选择上以史为主而缺乏对现实的洞察力和批判力,在艺术手法上老练圆熟但缺乏创新和活力,在审美评价上有感染力却缺少震撼力。这种稳健的文学艺术创作的取向,是否是新世纪文学走向的指南、与大众的阅读又有多大的距离,都是值得推敲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现代化的建设需要先进文化的人文资源的支持 ,在建设先进文化的同时 ,反思国民性的文化劣根 ,使其社会人物的种种卑劣文化心态昭然若揭 ,无疑是小说家们的社会责任。近些年来的小说创作 ,展示了作家们深厚的功底 ,他们娴熟的文笔和深沉的描述 ,对现实中人们的奴性、皇权性、权贵性、小农性、小人性和守财奴性等文化劣根孳生的种种心态 ,作了深刻而尖锐的揭示  相似文献   
7.
在社会的转型期,女性文学呈现出二元对立的现象传统与现代、沉静与浮躁、雅婧与欲望、含蓄与裸露;人文精神的张扬与个性和欲望的实现;平庸与超越,构成近年女性文学丰富而引人注目的景观.超越女性平庸的写作话语,创新女性文学的人文精神,应当是女性文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9.
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是世纪之初发展中的现实主义优秀作品,是引领新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旗帜.获奖作品涌动着鄂温克民族世纪历史盛衰的波涛,唱出了一曲农耕文化衰败的哀歌,描绘出改革开放中新农村的湖光山色,叙述了诡异的秘密战线的命运怪影,作品整体达到了优秀的高度.但也存在逼近现实的锐利锋芒不够、矛盾的集结和冲突缺乏历史的高度、个别作品结构不够严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茅盾文学奖在希望和失望、冷漠和关注、说好和说坏的多声部合唱中走过了25年的历程,需要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地梳理、检讨和确认。《聚焦茅盾文学奖》采用“长镜头”、“全聚焦”,纵论历届茅盾文学奖评奖的得失,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获奖作品系列进行整体研究,试图说明应适度地肯定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第一文学大奖的地位和影响,给予获奖作品家族在当代文学史上一席之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