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4篇
社会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8 毫秒
1.
起承转合,关于诗文的意蕴结构或曰章法的这一术语,也可以用来概括诗歌的押韵规律.在诗歌的各种韵式中,起承转合这一韵式有着独特的优势,至今葆有顽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2.
清光绪五年,日本趁中国衰弱列强瓜分之机,非法吞并中国的附属国琉球.此后的琉球汉诗,多抒写亡国之痛.  相似文献   
3.
多一种语言存在,就等于人间多了一堵隔离墙。汉语内部,方言已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北方话作为胜出的一方应该谦卑,南方话也不必过于自恋。方言的割据还是民族分裂的隐患。不妨像当年推行“书同文”、“车同轨”一样,理直气壮地推行“语同音”。实行普通话与方言的双语政策,其弊远大于利,完全不可行。  相似文献   
4.
[品诗宜用比较法:将描写同一题材的诗歌作品,集中起来加以研究,看它们如何“同中出异”,各有什么不同的艺术特色;分析诗人们怎样独辟蹊径,别具机抒而自成高格。这样做,对于提高我们的艺术创新能力,极有裨益。近两年来,《诗刊》编辑部,组织倡导当代诗人们创作“同题诗”,其用意在于此。其实,我国古代诗人们的同题诗是很多的。怀着  相似文献   
5.
关于新诗格律化,闻一多有倡导之功,惟其言说多属急就章,缺少学理的缜密。其后,新诗格律化继续探索前行,却是道阻且长,至今尚未走出困境。在中国新诗格局中,自由诗与格律诗各有所长,将会长期共存。人们期待中的现代格律诗的几种主导体裁,应该是:萧三、毛泽东倡导的所谓古典加民歌的三顿体,闻一多、何其芳倡导的突破古典和民歌的四顿体,以及鲁迅倡导的嘴唱的歌词体。  相似文献   
6.
新诗,也曾称为白话诗、自由诗。但"新诗"一名不能标明其任何文体特征,"白话诗"古已有之,"自由诗"在格律体新诗出现之后已不能概括全部新诗。人们目前能够想到的命名,如"现代汉诗"、"现代诗"、"语体诗"、"西诗"等,都不大得体。"胡诗"虽然比较传神,却不大可能被普遍接受。故这一诗体,还是叫回它最初的名称"白话诗"为宜。  相似文献   
7.
李氏朝鲜最重要的文化事变是创制出"训民正音"(谚文).谚文诗歌的兴起打破了汉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对于汉诗的继续繁荣却并无大碍.李氏朝鲜五百年的汉诗,多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不乏讽刺暴政之声,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更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较之前朝作品,现实主义色彩更为浓重.以风格论,李朝诗坛初期学宋崇尚苏黄,中期仿唐推崇李杜,后期受清人影响兼宗唐宋.  相似文献   
8.
从宗藩关系的角度看去,越南汉诗不过两大倾向:即对于宗主国的离心或向心。表现离心倾向的作品,是争战、分裂和对抗的产物,是其民族独立意识的结果,以李常杰《南国山河》和邓容《感怀》为代表,作品尽管很少,却颇有分量和杀伤力。其抗元之诗则让人同情。  相似文献   
9.
林语堂先生不以诗名,但平生创作的诗歌亦有三十多首,且各体兼备。把其诗歌按体裁分为新诗(白话诗)、旧诗(近体、古体)、词曲以及打油诗和对联进行分析。其风格不刻意求工,以幽默谐趣为主,展现林先生一向的睿智和洒脱,早年新锐活泼,晚年又幽静淡远,认为林语堂的诗在二十世纪中国诗坛纵不曾光彩夺目,却别是一家。  相似文献   
10.
谚文诗歌的兴起打破了汉诗一统天下的格局,但对于汉诗的继续繁荣却并无大碍.李氏朝鲜五百年的汉诗,多关注民生疾苦之作,不乏讽刺暴政之声,在反抗外敌入侵的战争中,更关切国家民族的命运,较之前朝作品,现实主义色彩更为浓重.以风格论,李朝诗坛初期学宋崇尚苏黄,中期仿唐推崇李杜,后期受清人影响兼宗唐宋.现代朝鲜,谚文取代汉字,汉诗创作告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