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坛上,有许多光辉的名字和当时蓬勃兴起的戏剧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象英吉利的莎士比亚和本·琼生,西班牙的洛卜·德·维加和彼德罗·卡尔德隆,法兰西的高乃依和拉辛,他们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可珍贵的戏剧作品。但是能娴熟地运用幽默、滑稽的方式,表现出对现实生活中否定事物的嘲笑、讽刺,并通过这种入里的鞭笞、笑声中的揭露来表达作者对否定事物的憎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伟大喜剧作家,却是世人永远怀念和敬仰的较后于他们的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莫里哀。  相似文献   
2.
案头摆着法国青年作家埃米尔·阿雅尔的长篇小说《如此人生》。细读之余,三年前早已告别了的巴黎街头的情景又幕幕浮现在眼前:在大地市场,那捧着小玩艺叫卖的一双双又脏又黑的小手;在塞纳河畔,那形影相吊的孤孀寡鳏的一张张忧伤的面容;在地铁车站,那不时飘入耳际的一阵阵卖唱的哀乐……竟和这书中如咽如泣的声声诉说、撩人心弦的段段愁肠搅混在一起,使我分不清那些是现实中的生活,那些是小说中的情节了。阿雅尔,这个1949年才降生于人间的法国文坛新秀,在饱尝生活苦水的过程中,用他绝妙的笔,在1975年才26岁的时候,就为世人勾勒出了一幅惨淡的人生素描,写下了一曲满是血和泪的悲歌。这首歌,就是使  相似文献   
3.
在十六、十七世纪的欧洲文坛上,有许多光辉的名字和当时蓬勃兴起的戏剧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象英吉利的莎士比亚和本·琼生,西班牙的洛卜·德·维加和彼德罗·卡尔德隆,法兰西的高乃依和拉辛,他们都给我们留下了极可珍贵的戏剧作品。但是能娴熟地运用幽默、滑稽的方式,表现出对现实生活中否定事物的嘲笑、讽刺,并通过这种入里的鞭笞、笑声中的揭露来表达作者对否定事物的憎恨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的伟大喜剧作家,却是世人永远怀念和敬仰的较后于他们的法国古典主义喜剧大师英里哀。  相似文献   
4.
在法国十八世纪早期启蒙运动中起过领袖和导师作用的伏尔泰,对高乃依的《熙德》曾给予过极高的评价:“人们为之倾倒。……在这种令人心碎的激荡感情的斗争面前,其它一切艺术的美都只不过是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而己”。的确,法国人民喜爱有诗意美的《熙德》,十分赞赏剧本中严谨庄重而又热情奔放的诗句和主人公真切感人的高贵品质。法国民间有一句口头禅,叫做“美得象熙德那样,”这足以表明作者和他的理想英雄人物世世代代以来一直活在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5.
此人若不是有一种非凡的才能,是不可能在他年仅17岁的时候,就把一个男中学生和一个修女之间的爱情悲剧写得如此九曲回肠的;此人若不是有一颗纯金般的心,是不可能在人欲横流的西方社会里,把一对青少年男女志结同心的情感写得如此真挚、纯洁和矢志不渝的;同样地,此人若不是有一腔离经叛道的大无畏精神,是不可能在那宗教的魔爪无时无刻不以一种无形的大棒,从精神和肉体诸方面去毁灭青年人幸福生活的时代里,而发出如此有力的反抗呐喊的。他在小说的扉页题词中开章明义地说:  相似文献   
6.
此人若不是有一种非凡的才能,是不可能在他年仅17岁的时候,就把一个男中学生和一个修女之间的爱情悲剧写得如此九曲回肠的;此人若不是有一颗纯金般的心,是不可能在人欲横流的西方社会里,把一对青少年男女志结同心的情感写得如此真挚、纯洁和矢志不渝的;同样地,此人若不是有一腔离经叛道的大无畏精神,是不可能在那宗教的魔爪无时无刻不以一种无形的大棒,从精神和肉体诸方面去毁灭青年人幸福生活的时代里,而发出如此有力的反抗呐喊的。他在小说的扉页题词中开章明义地说:  相似文献   
7.
让一阿尔蒂尔·兰波,是在上一代浪漫主义诗风薰陶下成长起来的一个神童娇子,是法国象征主义诗歌运动中的一颗璀璨明星。他的一生是短促的,前后只可以追寻到三十七年的生活足迹;他的文学生涯更是转瞬即逝的,一共只有六年的光景。但是,他那独具慧眼的诗歌理论和令人耳目一新的  相似文献   
8.
案头摆着法国青年作家埃米尔·阿雅尔的长篇小说《如此人生》。细读之余,三年前早已告别了的巴黎街头的情景又幕幕浮现在眼前:在大地市场,那捧着小玩艺叫卖的一双双又脏又黑的小手;在塞纳河畔,那形影相吊的孤孀寡鳏的一张张忧伤的面容;在地铁车站,那不时飘入耳际的一阵阵卖唱的哀乐……竟和这书中如咽如泣的声声诉说、  相似文献   
9.
法国巴黎第三大学文学博士贝尔纳·拉朗德先生(M.Bernard Lalande),他受法国教育部和外交部的派遣,从四月二十日到五月二日在我校讲学。拉朗德先生不仅熟悉法国文学通史,对某些作家和作品有独到的见解,而且还精通拉丁文和希腊文,在研究法国文学的渊源和现状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资料,取得了多方  相似文献   
10.
在法国十八世纪早期启蒙运动中起过领袖和导师作用的伏尔泰①,对高乃依的《熙德》曾给予过极高的评价:“人们为之倾倒。……在这种令人心碎的激荡感情的斗争面前,其它一切艺术的美都只不过是一些无生命的东西而己”。②的确,法国人民喜爱有诗意美的《熙德》,十分赞赏剧本中严谨庄重而又热情奔放的诗句和主人公真切感人的高贵品质。法国民间有一句口头禅,叫做“美得象熙德那样,”这足以表明作者和他的理想英雄人物世世代代以来一直活在人民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