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读徐汗小说,我感到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倾诉”。他的小说叙述话语中始终激荡着一股潜在的情感暗流,读后令人伤感、沉思乃至迷悟。他或借小说中的某个角色倾诉,或直接以“我”的姿态出现在小说中,絮絮叨叨地诉说自己的人生体验,生命历程,玄思冥想,性急的读者也许会厌烦他的这种耐心的罗嘴,这也是他的小说在香港那种快节奏商业社会里不受欢迎的原因之一。《鬼恋》中借“鬼”倾诉对革命的失望,对由“人”变”鬼”的一段人生惨剧痛定思痛后的愤感与悲哀。到了晚年写的《江湖行》、《彼岸》,徐汗直接虚设一个“你”,好让“我”对“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大陆台港对徐 的不同评介,将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学者对徐 小说研究的成果作一粗略扫瞄,以期促进对徐 小说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徐(讠于)小说表现了他由一个人道主义者转变为自由主义者的创作轨迹,记录了作家对人性、爱情、宇宙、宗教、生命等的哲理思索,同时也表现了徐(讠于)在美好理想与悲观现实,善与恶、美与丑之间无法选择,最后走向虚无、走向上帝的感情历程.徐(讠于)的大部分小说是一种阐发哲理的"玄思小说",是现代人的"灵魂之舞".  相似文献   
4.
周立波创作<暴风骤雨>既是体制化写作下作家对新文艺政策的一种回应,同时也是一种基于他本人特定艺术观的真诚选择的结果.他的艺术观是他单纯的个性和所接受的"革命文学"的影响以及他本人积极追随主流文化,心甘情愿地自我改造而形成的.从周立波现象可以看出,历史的文学选择对一个作家具有强大的再造功能,而作家的不同个性对这种再造功能也具有推动或阻遏作用.  相似文献   
5.
废名早期小说对现代乡村民间文化进行了浪漫化、古典化、趣味化的文学想象和诗意描绘, 传达出了作家独特的艺术追求和审美取向。这种审美取向体现了社会转型期中国现代文人在追求现代 性过程中的一种“反现代性”的情感诉求。  相似文献   
6.
废名小说具有浓厚的童贞倾向,这种倾向源于创作本性与他的文艺主张的天然契合,同时也 是他的人生追求与宗教情怀的独特表现。  相似文献   
7.
1928年前后的"革命文学"论争实质上是一场因时代观、世界观、文学理论观的不同而引发的文艺观念之争。在论争的主要方面,即时代与文学、文学与革命、文学的社会作用与审美作用之间,论争的参与者表现出了程度不同的向度———单向的极化特征与双向选择时的"左"倾性、宽容性与前瞻性。造成向度歧异乃是受当时的文艺、政治思潮影响,论争各方看文学的角度不同,从而造成对文学本质属性理解的不同。归根结底,他们的分歧是个人的社会实践与文学实践的不同造成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农民:鲁迅乡土小说文化批判的视点与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进入鲁迅乡土小说叙述的中心乃是鲁迅从文化角度进行国民性批判的必然结果。鲁迅以“中国农民”为视点 ,通过解剖“国民性” ,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中国整个封建思想文化体系。他用文学的语言揭示出阻碍中国走向现代化的根本症结所在 ,他的乡土小说创作在文学史与思想史上都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