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9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思想来源。生态社会主义揭示了生态危机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启示。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的新目标。  相似文献   
2.
巴黎公社防范干部蜕化变质的两项措施———普选制和工人工资制,废除了资产阶级官僚特权制度,堵塞了公职人员钻营禄位和升官发财的途径,实现了真正的无产阶级民主,体现了公社是真正的工人阶级政府。这两项措施,为无产阶级如何掌握国家政权,建立新的国家制度,提供了方向性的经验。今天,在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特别是干部制度改革中,这两项措施仍然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 ,“社会全面进步”的思想赋予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新的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思想是社会主义本质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是同一历史过程。考察和研究人的全面发展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客观现实 ,确立现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共产主义的两大目标:一是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二是实现人类解放,即每个人得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列宁领导俄国取得了十月革命的胜利,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社会主义本质论具有了实践意义;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进行了新的概括,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发展达到了新的历史高度;江泽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思想;胡锦涛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赋予了社会主义本质论以新的内涵,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中国共产党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提出了发展是执政兴国第一要务,胡锦涛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每一代领导集体都牢牢抓住发展这一主题,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道路,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观.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概括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真理观与价值观相统一的原则 ,深刻揭示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网络宣传阵地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的快速发展既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如何利用互联网,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研究和传播的重要阵地,这是当前我们各级政府和各类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特征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的公有制和按劳分配。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因此,在坚持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前提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