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着重分析了“吃食堂”类动名结构与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汉语编码机制的密切相关,另外还从社会发展变化、语言的可接受性和约定性的角度分析了影响“吃食堂”类语言形式成活的其它因素,采用共时分析和历时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这类语言现象进行了深入探索,从而发现其变化规律:具体语言现象易变,但该语言的民族思维方式、语言编码机制所凝固成的句法结构形式却是不易改变的,这一规律对于认识和分析汉语结构来说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本文试图从自然联系和人为联系的两个不同角度,对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任意性是自然联系层面的属性,理据性是人为联系层面的属性,它们共同支配着语言符号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本文旨在理清任意性和理据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语言符号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的关系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争论不休的话题之一。本文试图从自然联系和人为联系的两个不同角度,对任意性和理据性的关系进行探讨,认为任意性是自然联系层面的属性,理据性是人为联系层面的属性,它们共同支配着语言符号系统的发生和发展,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本文旨在理清任意性和理据性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语言符号性质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针对人名符号理据研究问题,以汉民族人名现象为例,通过其人名用字和人名理据分析了人名符号所反映的不同时期民族文化内涵、社会历史背景和取名心理等,并进一步论述了人名符号理据研究的重要性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