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8篇
综合类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公元413年,倭王讚在相隔了一个半世纪后,第一次向中国东晋王朝“献方物”。从此以后,倭五王展开了频繁的对宋外交。据《晋书》、《宋书》、《南齐书》和《梁书》的记载,倭五王遣使除授的情况见表一。如表一所示,从413年到502年,在将近一个世纪的时间里,倭五王向中国南朝各王朝遣使计达13次。其中,因倭王新立或中国王朝新建而遣使朝贡占九次,倭王遣使表求  相似文献   
2.
《汉书》、《后汉书》倭人记事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史最早记载倭人事迹的是《汉书》和《后汉书》。两书的倭人记事不足百字(与《魏志》重复者不计在内),但提供了公元前后、尤其是公元一二世纪倭人社会和历史的重要信息。近代以来,日本学者发表无数论著,对两书的倭人记事,从史料鉴定、文字订正、字义诠释、内容分析、考古佐证、文献比较等,进行了多方面、多角度的研究,然而仍有未尽之处,并且迄今尚无定论。我国则仅在有关通史著作中泛泛而论,鲜见精详的考证与探究。本文斗胆将在学习前人成果中的一得之见公诸于众,一则就正于大家,二则弥补我国日本史研究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3.
大化前代史广义指四世纪至七世纪中叶大化改新以前的日本历史。①这段历史涉及由地区性早期奴隶制国家向统一奴隶制国家过渡,以及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的间题,对日本古代史的研究具有关键意义。令人遗憾的是,有关这段历史的史料十分贫乏,可信的文字史料寥寥无几,许多重要问题尚未彻底弄清。日本学者把大化前代史称之为"历史之谜"。许多学者试图解谜,  相似文献   
4.
唐日关系的若干问题北京大学历史系沈仁安一、贞观唐使高表仁630年东突厥内属,唐初主要边患平定,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统制四夷自此始也”。①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贞观五年,631年,倭国“遣使献方物”,②东夷中最远的倭人前来朝贡(在此以前,624年朝鲜...  相似文献   
5.
古坟大化前代在时间与考古学上的古坟时代相吻合。古坟出土的大量文物为研究大化前代史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古坟是四世纪至七世纪的墓葬形式。古坟的特征是:一、坟丘高大,犹如拔地而起的小山。如最大的古坟仁德天皇陵全长475公尺,高30公尺,面积10万平方公尺。二、坟形奇特,前方后圆,好似一面盾牌。这是日本独有的墓式。前方部是祭坛,坟的正面;后圆部是墓的主体,内建石室,放置棺木。三、陪葬品丰富,有镜、剑、玉等三种神器、铁制武器、铁制工具和农具、甲  相似文献   
6.
德川时代三大改革的比较研究北京大学历史系沈仁安德川幕府建立的幕藩体制在德川时代的前100年期间,基本上适合日本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因而推动了社会的前进。元禄年间(1688~1703年),德川幕府的统治达到极盛时期,出现了一片兴旺发达的太平盛世景象。...  相似文献   
7.
公元前2~3世纪至公元3世纪末、4世纪初,这500~600年,在日本考古学上称为弥生文化时代。弥生文化时代是日本脱离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的转折时期。弥生时代的基本特征是:(1) 铁器代替石器,由石器时代越过青铜器时代,直接进入铁器时代;(2) 普及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由采集经济越过畜牧阶  相似文献   
8.
邪马台国的性质问题,虽然不象其位置问题那样众说纷纭,但也是关于邪马台国问题论战的焦点之一。在这个问题上,日本学者之间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观点。有的学者认为邪马台国“发展到国家以前的过渡期的小国联合”(井上光贞语′);有的学者认为邪马台国是“以亚细亚共同体为基础的初期专制君主权力”(上田正昭语)。在我国史学界也有多种见解,有的说邪马台国是原始民主制;有的说是奴隶制国家;有的说是原始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等。本文主张邪马台国是带有普遍奴隶制性质的早期国家,以下试从社会、阶级和王权三方面述论之。  相似文献   
9.
武士之出现绝非偶然,而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武士阶级的形成,历经三个世纪,即从10世纪至12世纪。在此期间,日本社会经历了复杂的变化。本文试从经济社会、政治体制、军制演变三方面,说明武士出现的历史必然性和其现实性。一、庄园公领制与阶级关系多元化大化改新后,实行班田制。班田制是公地公民制,即将氏姓贵族的私地(屯仓、田庄)和私民(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政府将公地定期(每六年一次)班给(分配)公民,称口分田。分得口分田的公民则负担租(地税)、庸(劳役)、调(特产物)。这是班田制的第一个特点,即它是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