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4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2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延安文学的雅俗问题,曾经是一个热门话题,现在这一问题虽然被搁置下来,但一个问题尚未解决时是不应被搁置的,应该继续讨论下去。写作本文,就是为了对这个问题求得一个是非分明的合理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着重探讨了留学生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本文认为 ,中国现代化因列强的介入而启发 ,但也因此而陷入模仿的怪圈 ;留学生重新考量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 ,确立了“立国”须先“立人”的主张 ,以思想文化尤其是文学作为实现现代化的基本的价值取向和突破口 ,从而为中国现代化的实现找到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在20世纪经历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戏剧性变化,其基本走向呈“V”字型。在本世纪初,中国传统文化已开始了从中心向边缘的转移,但这种转移并不表明中国传统文化已完全偏离中心,成为非主流文化,而是说中国传统文化已面临来自各方面的挑战,有岌岌可危之势。这一判断之所以成立,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第一,在本世纪初,中国传统文化挟几千年之余威,从官方意识形态到民间风情习俗都基本上囿于传统文化的宏伟结构之中,不可能很快产生根本性的变化。占据中心位置的传统文化对来自外来文化的挑战仍以“夷”文化视之即可看出其…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文本出发,对《女神》中两个主要意象太阳(即男性)与月亮(即女性)进行了全面的考察与分析,由此指出《女神》具备了豪放粗暴与冲淡清新两种审美风格以及这两种审美风格在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长河里,涌现出了一系列卓有成就的作家,如鲁迅、郁达夫、沈从文、巴金等。这些作家都以自己特有的歌唱促进了中国抒情小说的成熟和发展,都用自己独有的抒情手段丰富了千恣百态的小说园地。鲁迅善于在回忆的氛围里抒写童年的情趣和过去的悔恨,或者把童心与乡情天然地融为一体,或者让往事的回忆漂浮在心理的流程上。抒情强烈而自然,感情深沉而蕴籍。郁达夫则不然。他的小说可以说是一系列感情的大展  相似文献   
6.
鲁迅取材于古代神话、传说、史实的小说集《故事新编》,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吸引着我们。在历史题材中引进现代生活细节,古今题材混杂,构成了鲁迅作品独特的格局和异样的风格;而这,又是鲁迅经过艰苦探索,力求创造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表现他的政治立场,他的深刻地对于社会的观察,对于民众斗争的同情”的结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它的特点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在于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人才资源优先开发战略。投入不足及效益低下是制约我国人才资源开发的瓶颈。而影响我国人才开发投入的主要因素包括投入对象、投入主体、投入总量、投入效能、综合管理水平等。要构建我国人才开发投入的长效机制须明确目标导向,建立分层投入机制;开展动力分析,建立多元投入机制;加强科学概算,建立预测规划机制;着眼效能提升,建立考核监督机制;强化系统管理,建立综合运行机制,以促进我国人才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8.
历史人口学     
历史人口学(historical demography)是近来在人口学领域里发展起来的对过去人口进行数量研究的一门学科。它有别于研究人口变化及其原因的历史的人口史。以往社会的人口学事实对于人口学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过去社会的人口资料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和预测现代人口变化的过程。对这些事实进行历史学和社会学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人类生态学     
人类生态学(human ecologv)是由帕克(Park)和芝加哥学派在本世纪20—30年代所创立的关于人类组织的理论。对社会生物学至今不衰的兴趣,就是美国社会学界对于社会的自然主义理论的态度最新例识。人类生类学受到许多欧洲理论的影响,它们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文人象屈原这样引起全民族的心灵震撼,以至于为一个汨罗亡灵而岁岁招魂。这与其说是对屈原本人的一种崇敬和悼念,毋宁说是对中国人命运的一种持久性的关注和反思。当然,这种关注和反思,无疑包含一连串的感慨、惋惜和追慕,但更令人困惑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