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4篇
  2006年   4篇
  2003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地域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对作家创作的影响,取决于作家对它们的认同和汲取。对越地人文历史和民俗文化独特的认同与汲取,给鲁迅创作以深刻的影响,形成了鲁迅作品中强烈的复仇意识、独特的英雄情结、诙谐幽默色彩等独有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哀情小说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民初的"哀情小说"因其文化色彩的复杂性,一直是文学研究的一个薄弱环节.在概要描述清末民初哀情小说创作的基础上,探讨哀情小说在中国文学历史长河中的继承与发展关系,有利于确立哀情小说独特的历史位置和独具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3.
清末“家庭革命”和五四新文化运动对家族制度的批判,使传统家庭文化产生了诸多隐性的缺失,这种缺失导致了现代文学作品中家庭生活描写的诸多明显缺陷:以联合家庭或扩大的核心家庭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在主题确立和长者形象塑造时走向单一和单薄;以核心家庭为描写对象的作品弥漫着失落和失望。  相似文献   
4.
负心汉主题是一种重要的爱情文学模式,它的演化和发展经历了确定、弱化、质疑、消解四个阶段。模式赖以产生的文化基础经历了由单一的伦理标准到道德和情感并重、偏重情感、现代和传统的双重丧失的演变,这种变化从一个侧面展示了民族道德文化演化与发展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到文学作品的表现,人们对爱情与婚姻的认识始终存在一种错误和偏差,认为爱情的全部就是婚前的激情浪漫,认为爱情与婚姻是矛盾的。这种群体观念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代婚姻的质量和稳定性。在时代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纠正这种群体观念错误,科学地界定爱情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沈敦忠 《学术界》2006,(1):125-131
现代文化学将人类文化划分成精神文化和知识性文化两个层面,鲁迅在精神文化层面上深受儒家道德意识的影响。这种影响在《呐喊》、《彷徨》中主要表现为:强烈的道德自省精神;独特的忧患意识;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救世情怀;重精神而轻物质的价值取向。鲁迅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合理性改造和现代性转换,实现了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使小说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获得更为丰富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文学发展过程中,某一时期相似文学现象的集中涌现,通常总有其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大革命失败后的小说创作中,短短几年内,不同生活经历、不同文化素养和艺术个性的作家笔下,出现了一大批带着鲜明共同色彩的人物形象:方罗兰、周如水、高觉新、老李,甚至还可以包括张曼青、倪焕之等。这一批出自不同作家笔下的形象集中产生于1927年至1933年之间,它们构成一个具有鲜明共同性格的形象群:柔弱、矛盾、苦闷、沉重。由于茅盾中篇小说《动摇汉最早捕捉到并表现了这一性格,所以本文将这一形象群称为“动摇者”群像。“动摇者”形象群在他们…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