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5篇
  2003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莫里亚克是一个以现实主义创作而成功的作家,真实和细腻是他作品的最大特点,本文通过具体作品分析了莫小说在选材、描写、情节处理上的这些特点,分析了体现在莫作品中的宗教观念,并指出莫作品的认识价值和社会意义在于揭示了人们中间存在着的孤独、寂寞、颓唐、没有温情、没有爱等资本主义世界的精神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法国的作家们,在无情地揭示人及人生种种困境的同时,或多或少地把批评与讥讽的矛头指向了造成人生种种困惑的现存制度、法律以及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而后现代的学者们则另辟蹊径,直言现代人的种种“危机”的罪魁是“人本主义”和现代个人主义。追求人与社会、“他人以及自然之间的亲密与和谐——这个当代人心目中的上帝”,又是法国作家和后现代学者的共同价值取向,只是各自探索的途径不同。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揭示人类从未然人走向自由人的艰难历程时,曾经指出它发展的三个必要阶段。鲁滨逊的出现,是人类社会进入第二个阶段,即对物的依赖阶段的必然产物。在对物的依赖阶段,人们对金钱财富的追逐,推动了历史的前进。然而,对金钱财富的一味追逐,又把社会推向新的灾难深渊。现实主义文学与金钱及其所表示的新的社会关系有着密切的关系。对金元社会的反抗,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常见主题,而制止人的日益严重的"物化",又是现实主义作家所要探索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4.
后现代小说家不仅在认知与价值层面上对"主体论"、对传统意义上的"人"作了否定与解构,与之相适应的,在艺术表现方面,同样也借助于人物的"不确定性"以及语言自身的力量对形象本身作了颠覆与否定.一句话,在后现代小说中,人物"也得死去".道理很简单既然"一个推崇个人的时代"已经结束,那么,以颂扬人物或以人物为主体的小说应该完全属于过去.  相似文献   
5.
通常意义上的人性中的理性、道德以及社会性等层面的丰富内容,在后现代作品的人物形象中消失了.后现代"人"的终结以及人性的异化有其社会与文学传统方面的原因,而当代哲学中的后人道主义则为其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