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对维吾尔语toy、bala二词的词源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维吾尔语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文献对toy和bala二词的记载,对它们的语义进行了分析、考证,揭示了这两个词的语义的历史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2.
图兰尼亚式亲属制曾在回鹘历史上存在过,并在7-9世纪回鹘人的社会生活中依然发挥作用.此时,回鹘人父权制家族的亲属关系虽然已经有了变化,然而却未能建立起一种新的亲属称谓制度.这一时期回鹘人亲属制类型是从二分合并式向二分旁系式发展的一种过渡形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保存至今的民族文字资料的分析,结合史实,从四个方面对喀喇汗王朝时期回鹘人的农业生产力和技术水平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其发展的原因,期望能对维吾尔族农业经济的历史演变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文章在分析结构主义对维吾尔语中复杂动词结构“抽象名词+bol-(qil-)”研究现状及研究局限的基础上,认为“抽象名词+bol-(qil-)”这一结构是维吾尔语伊斯兰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6.
维吾尔语中最初表示"黍"的词语是"yjyr(ygyr)",一直到15世纪后才被teriq替代。而teriq最初的语音形式是tariq,是粮食作物的总称,到中世纪时也可指称小麦,后来词义不断缩小,15世纪后取代yjyr(ygyr),专指"黍"。维吾尔语中最初表示"粟"的是qonaq,到中世纪时主要指粟,但可能也指高粱,到16~19世纪可能主要指高粱,到了19世纪末qonaq既可指高粱也可指玉米,到了现代它的词义没变,但在口语中更多的指的是玉米,而粟则用tydgynqonaq来表示。笔者在文中分析了其发生变化的原因,并尝试着探究了其内部所蕴含的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7.
本文统计了《突厥语大词典》中有关喀喇汗朝的官号及尊号的各种词汇 ,主要是对它们的词源进行了考证 ,动态地描绘出了该王朝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