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199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陈独秀作为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首先打出了文学革命的旗帜,在新文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一九一七年二月,陈独秀发表了《文学革命论》,正式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响亮地喊出了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中国新文学运动从此揭开了序幕.这场文学革命固然不能与五四以后的新文学运动相提并论,但追本溯源,一九一七年开始的文学革命无论  相似文献   
2.
“八五”期间我校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沙似鹏,郭才伯,葛宏波“—五”期间,我校文科的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在研究机构、研究成果、学术交流等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绩。总结这些年来的工作,主要有以下一些经验。一、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  相似文献   
3.
《从牯岭到东京》写于一九二八年七月,发表于同年十月的《小说月报》,这是茅盾思想转变期的一篇重要论文。它刚问世便被作为“革命文学”的对立物而倍受攻击。创造社和太阳社的不少人把它当作与“普罗塔利亚文学尖锐对立着”的小资产阶级文学主张大加挞伐,甚至据此断定茅盾“与政治上的中间党派演着同一任务”,把茅盾视为无产阶级“直接斗争的对象”。这反映了当年进步文艺批评界的幼稚和“左”倾思潮对革命文艺界的严重影响。建国后,不少从事茅盾研究的同志都公正地推倒了上述批评中的某些不实之词,对《从牯岭到东京》一文的若干观点也作了局部肯定,从而使论文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但是,在具体评价这篇论文的过程中,论者们却又普遍认为,《从牯岭到东京》是茅盾思想发展中的曲折或倒退,它“暴露了茅盾自己的小资产阶级观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