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5篇
综合类   4篇
社会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真一说”以“真一”的概念为理论基石,“真一”概念的提出反映了伊斯兰教进入中国汉语言环境后实现了两次转换。首先是宗教信仰层面的转换,由安拉至于“真主”;其次是理性思辨层面的转换,即由“真主”而“真一”。前者的转换(融合)停留在语言文化层面,后者的融合则已进入哲学层面。  相似文献   
2.
目前回族学界一般认为,"回族学"概念系马学林先生于1985年11月在第二届全国<回族简史>座谈会上以<试论建立回族学>一文率先提出[1],并加以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3.
大化循环,尽终返始--清初回族思想家刘智哲学观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初回族思想家、“天方学人”刘智 (约 1 660—约 1 730 ) ,从伊斯兰教教义学的立场出发 ,基于在中国弘扬伊斯兰教教义思想的神圣使命感 ,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 (特别是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儒家文化 )学养与系统的回教教义学研究 ,在吸收回族先贤王岱舆 (约 1 580— 1 660 )、马注 (1 640—约 1 71 1 )等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终于构建了以“真一说”为基础、以“人论”为主要内容的、博大精深的中国伊斯兰教哲学。本文拟对刘智在创建中国伊斯兰教教义思想体系的过程中 ,如何吸收和改造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及其概念 ,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王岱舆所谓"正教",即伊斯兰教.所谓"正学",就是以伊斯兰教经训为内容和对象的学问.也就是说,有关伊斯兰教的宗教知识就是所谓"正学".明清之际的穆斯林学者从伊斯兰教立场出发,以弘扬伊斯兰教义为宗旨,在探讨"正教"与"正学"时,有时涉及对于儒释道各家思想学说的批评和议论,为我们提供了伊斯兰教关于该问题的一种学术思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洛克理论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分析,认为上帝在洛克理论中处于非常基础的地位。正是上帝造人,赋予人理性能力,人才可以从社会中展开各项活动;因为同为上帝所造,所以人才生而自由平等。洛克的理论正是在上帝的保证下才得以稳妥展开。同时本文指出,虽人类社会不同领域的最终根源都在上帝,洛克要做的工作却是强调它们的分离,因惟此社会才可得到安全。   相似文献   
6.
“真一”是中国伊斯兰教义学的核心概念,指真主的真实、独一与真主所具有的所有属性;天(帝)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是对宇宙主宰等的称谓。本文运用大量史料,对伊斯兰教“真一”说与中国古代天帝观进行了考证与比较,有助于对伊斯兰文明和儒家文明在哲学层面深层次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分析伊斯兰教和清真寺的发展轨迹,认为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朝夕“叩拜(真主)之地”、表达内在信仰与完成“五功”的实践场所和伊斯兰教合法存在的标志,也是穆斯林宗教认同的物质文化符号,它在传播伊斯兰思想、弘扬伊斯兰文化及构建穆斯林社区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10个方面阐述了伊斯兰“塔骚屋夫”(神秘主义)原理,主要是神的本体、世界的本质、神爱、灵魂、意志自由、恶、知识、完人、安拉降临和存在统一.文章还指出,伊斯兰“塔骚屋夫”思想实践者的修道生涯分为四个阶段(穆里德、撒力克、麦吉祖卜、穆塔达里克),与其相应的有四种身分(穆卜塔迪艾、穆塔达里及、舍赫、古图卜).修炼分为精神和灵魂两个方面.关于修道方法,本文提出五条:念“迪克尔”、倾听、幻灭、音乐、舞蹈和体罚.  相似文献   
9.
《三字经》是儒家优秀启蒙读物,具有跨文化的传播功能。刘智的《天方三字经》,以儒家《三字经》的形式,建构并传播伊斯兰文化的中国范式,既是对世界伊斯兰文化范式的创新,也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分析伊斯兰教和清真寺的发展轨迹,认为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朝夕"叩拜(真主)之地"、表达内在信仰与完成"五功"的实践场所和伊斯兰教合法存在的标志,也是穆斯林宗教认同的物质文化符号,它在传播伊斯兰思想、弘扬伊斯兰文化及构建穆斯林社区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