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0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品经济在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的问题。《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长期禁锢人们头脑的传统观念,使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完成了从不承认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到限制商品经济发展,到承认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内在属性的转变,产生了一个质的飞跃,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2.
在实现我国经济发展宏伟目标的过程中,既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又要控制人口增长,力争到本世纪末把我国人口控制在十二亿以内。只有两个力争同步进行,才能使城乡人民的收入成倍增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社会主义经济的有计划按比例发展,不仅要求物质资料生产有计划地进行,而且要求人类自身的生产也有计划地进行,以实现人口生产和物质资料生产之间的平衡。在人口与经济发展过程中,局部的不平衡现象是经常出现的,这就要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只有人口增长与物质资料生产之间保持协调的比例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才能持续而稳定地发展。 把人类社会的生产划分为物质资料生产和人类自身的生产,以及关于两个方面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在调整国民经济过程中,我国城乡有越来越多的经济联合企业涌现出来。这种经济联合体,突破地区、行业、隶属关系和所有制的界限,推动了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调整,使经济工作越做越活,路子越走越宽,值得从理论上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党中央一系列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农村普遍地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经济管理体制。这种经营管理的新形式,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加快了农村专业户的兴起,使我国农业出现了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的战略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从今年起,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这个重大的战略决策,是我国历史发展进程的客观要求,反映了全国亿万人民的共同愿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领导我们党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由于林彪、“四人帮”的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发展缓慢。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虽然很快,但国民经济中一些重大比例失调的状况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生产、建设、流通、分配中的混乱现象还没有完全消除。为了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速度,研究和运用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  相似文献   
7.
当代蓬勃发展的技术革命,正在全方位地推动企业的技术进步,使企业发生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抓住这场技术革命所带来的有利时机,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迎接其挑战,是我国大中型企业腾飞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8.
把企业推向市场,使之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是市场取向改革的深化。把企业推向市场,涉及到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本文仅从政府方面谈些浅见。  相似文献   
9.
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从此使俄国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随着革命新阶段的到来,布尔什维克党的工作重心必然要从破坏旧世界转向建设新世界。列宁正是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研究和解决了苏维埃俄国经济管理中所遇到的许多新问题,制定和实施了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一系列的重大决策,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0.
在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并存的条件下,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之间的经济联系,主要是通过商品交换的形式实现的。工农业之间的商品交换,是社会主义经济中最基本的商品关系。正确制定和调整工农业产品比价,对于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稳定市场和物价,安定和改善人民生活,巩固工农联盟,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