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篇
管理学   12篇
劳动科学   2篇
民族学   3篇
人才学   9篇
丛书文集   24篇
理论方法论   9篇
综合类   71篇
社会学   3篇
统计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各国都进行了公司治理制度的改革。作为组织的公司是嵌入在社会系统中的子系统,因此,作为社会性存在的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受社会环境变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的活动也会影响社会。日本公司治理的改革和国内的社会动态有关联性,此外,它与国际化潮流也有关联性。各国公司治理模式的接近可能是国际化潮流作用的结果。因此,应当把公司治理制度的改革置于国际化潮流的大背景中。  相似文献   
3.
想起入藏,就马上和舟车劳顿联想在一起,青藏铁路开通后,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贴近这个最靠近天堂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对南京七所高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满意度现状的调查与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专业课程设置满意度与教师授课满意度尚可,但专业满意度、实践性环节课程以及学校专业建设投入满意度等却普遍偏低。而专业定位尚欠清晰、课程设置不够科学与合理、底子薄弱、师资弱化以及投入不足等则是其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准确定位专业、构建科学与合理的专业课程体系、加大专业投入、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与提升学生学习能力等,无疑成为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满意度提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主要论述法国的住宅政策与住宅保障的问题,根据法国住宅的存量状况对住宅政策的发展过程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特别将重点放在具有较强的“社会”意义的居住费负担援助制度上,以此来考察现行的住宅保障体系的内容和特征。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通篇都是对古典词章的涵咏体察,他在谈起了做学问的经验时,提出了后来非常有名的所谓治学三境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相似文献   
7.
DNA芯片技术     
DNA芯片可用于核酸序列的测定及基因突变检测等,这里对DNA芯片的制作、作用原理、性能及用途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军训对大学生整体素质的促动功能魏国孝(宁夏大学人事处讲师,宁夏银川,750021)世纪之交的大学生是任重道远的一代,他们将承担起21世纪祖国腾飞的历史使命。在这样的时代,在这样的使命之下,今天的大学生们自身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不久的将来能否接好革...  相似文献   
9.
道德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的品格形成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究竟如何进行道德教育,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美国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认为,一切教育都是通过个人参与人类的社会意识形成的,它不断地发展个人的能力,熏染他的意识,形成他的习惯,锻炼他的思想,激发他的感情和情绪。围绕杜威的道德教育论,特别是有关道德行为主体的心理侧面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孙中山的“国粹”观入手 ,对其晚年的文化取向作了新的探讨。认为孙中山“国粹”观的内涵 ,就是中国固有的道德和智能 ,其核心是传统的儒家伦理道德。这一思想明显受到晚清国粹思潮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中国文化优越论的影响。孙中山提倡恢复一切国粹是为了提高民族自信心 ,弘扬民族精神 ,增强民族凝聚力。他对国粹的褒扬是希望以中国的王道文化、道德文明补救欧美的霸道文化、物质文明 ,也是对当时国内出现的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文化激进主义的矫正。尽管孙中山对“国粹”的表述未必准确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把握也未必精当 ,但他取法乎上 ,择善而从 ;会通中西 ,与时俱进 ;既提倡国粹 ,“因袭”中国固有思想 ,与民族虚无主义者划清界限 ,又主张向外国学习 ,“规抚”欧美的先进学说 ,从而与崇古恋旧的东方文化保守思想相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