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6篇
理论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7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老子《道德经》"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一语,历来的注释家都释"走马"为"战马",英译为"The battle steeds".全句语译为"把战马用于耕田",英译为"The baule steeds...fir tilling thefields".避开了"以粪"未作解释.这里涉及到春秋时期(前7-4世纪)有否马耕?以及"以粪"二字究竟怎样解释?考古发掘出土的农具和文献记载都表明,从春秋至秦汉(前7-2世纪)的农田仍用人力耜耕.又从"粪"的字源演变看,古代的"粪"与"番"通用,"番"为"播"的原字."走马以粪"即骑马播种.这种原始的播种方式在20世纪50年代的新疆西北牧区尚有残余,在笔记小说中也偶有反映.这就是"走马以粪"的完整解答.  相似文献   
2.
古代蹴鞠和现代足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代民间的足球,始于战国,至汉初,传入皇宫和军队,并作为锻炼士兵体魄的运动。唐朝把原来的实心球,改成用动物膀胱充气的皮球;又在球场中间竖立一座带网的球门,使比赛双方脱离了接触,降低了足球的攻防战术,转以娱乐性为主。中国足球的特点是,场地和人数不拘,男女人人都爱玩足球。明朝武术兴起,清朝提倡狩猎、射击等,足球遂进一步 衰落。欧洲足球起源于希腊时期,但现代式足球只有百余年历史,它的进展与殖民主义的兴 起同步。中国式足球是农耕民族的产物,西方足球是畜牧业转向资本主义的产物。此外,中西自然环境的差异,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3.
禾、黍、来、麦等是<说文解字>的部首,由此而滋生大量与谷物生产有关的字使用至今,积累起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但因历史发展,事过境迁,<说文解字>及其有关注释中有不少欠妥或失误之处.原因是<说文解字>著书时,未曾看到过这些字的甲骨文原字;又限于当时的植物学和农学知识,易产生一些曲解及误会.  相似文献   
4.
百越农业对后世农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8月21日至24日,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了首届国际百越文化学术讨论会。来自亚、美、欧三大洲的一百多位代表出席了这次盛会。大会共收到论文和论著84篇(本),它标志着百越文化史研究的新高峰。为及时反映这次会议的学术成果,本刊特增加大量幅推出“国际百越文化学术讨论会专辑”,选登部分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关于池塘养鱼的最早记载和范蠡《养鱼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古代动物学史》"中国鱼类学史"部分,提出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池塘养鱼的国家,其依据是卜辞有"在圃渔",圃即池塘.又说范蠡《养鱼经》有2400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早的养鱼专门文献.这两条判断都不能成立."圃"的甲骨原文作"甫",指水草沼泽地,不是池塘养鱼.范蠡《养鱼经》不是范蠡所作,因书中提到齐威王和范蠡对话,但历史上两人并不同代.书中提到鱼塘里放养"神守",但秦以前和汉以后的古籍都不见"神守"之名,仅见于汉代.《养鱼经》全称《陶朱公养鱼经》,陶朱公是后人对范蠡的尊称,不可能自己称《陶朱公养鱼经》.此外,古今度量衡不同,书中一些地方直接把古亩等同于今市亩分析.  相似文献   
6.
中国蝗灾历史和治蝗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蝗虫字源的演变作了考证,对蝗灾发生的过程进行探讨,根据历史上蝗灾的记载次数、蝗灾的猖獗和损失作了介绍,并根据方志上记载的蝗灾地点所绘的地理分布图,与现代蝗灾的地理分布对照,指出有类似的规律性.重点探讨历史上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对应付蝗灾的矛盾心态.在统治者方面,认为蝗灾是上天对吏治过失的惩诫,必须自我谴责思过;另一方面,迫于蝗灾的损害惨重,又不得不进行捕蝗灭蝗措施.在民间方面,认为蝗灾是蝗神显威,必须虔诚祭祀蝗神,以求蝗神宽恕.同样,由于蝗灾并非祭祀所能解决,民间也不得不进行各种治蝗灭蝗的斗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到明清时期开始出现了治蝗的专书.指出,天人感应也有其合乎生态原理的积极意义,注意到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对降低蝗灾发生量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报》副刊以一整版篇幅介绍萧启宏的"汉字全息教学法",并举了二十多个汉字的剖释实例。该教学法受到一些专家学者的首肯,并已在北京一个小学推广。本文对报道中列举的汉字剖释的错误,一一作了批驳,指出其违反文字学常识的种种表现,分析发生这种现象的客观原因。呼吁国家教育部门和语言学专家对此进行鉴定甑别。  相似文献   
8.
良渚文化时期的稻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良渚文化时期的稻作游修龄游修龄浙江农业大学教授良渚时期的水稻生产,从河姆渡、罗家角、马家浜、崧泽以来,已经持续发展了三千年,到了新石器时代农业的晚期,如果问同以前的阶段有什么不同,主要在农具和炊器方面都较以前有长足的进步,反映了稻作生产取得很大的进展...  相似文献   
9.
禾、黍、来、麦等是《说文解字》的部首,由此而滋生大量与谷物生产有关的字使用至今,积累起宝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但因历史发展,事过境迁,《说文解字》及其有关注释中有不少欠妥或失误之处.原因是《说文解字》著书时,未曾看到过这些字的甲骨文原字;又限于当时的植物学和农学知识,易产生一些曲解及误会.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