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道家(教)宗教地理思想对人类文化遗产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家(教)思想为中华文化留下宝贵的文化遗产,其中宗教地理思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历史上杜光庭、司马承祯等高道对山岳的一些看法代表了中国古人对中国地理和山岳的总结与尊重.本文主要结合相关文献进行研究,阐释了道家宗教地理思想的文化遗产意义.  相似文献   
2.
道教在哲学思想上基本采用道家思想,道家这一概念一定程度上涵盖道教这一概念.道家看事物有内外景之分,牟宗三关于"现象与物自身"的说法,只是就外景说话,缺少内景部分.道家内外景合二为一便可得到物自身的看法."缘"其实是现象,顺缘观万物不能得到究竟看法.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政府将电影看作是“通俗教育”的重要形式,对它的管理是硬性和严厉的,更多的是从文化防犯、控制等硬性措施上对它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反映出近代中国电影发展长期处于一种不理想的状态中。  相似文献   
4.
用这个题目,主要是想作一种研究上的尝试,尤其是我认为少数民族居住的贫困地区,那些长期囿于自身文化价值系统内,不愿意或无机会与外界交流的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环境,其文化惰性会越来越重.从经济基础和文化状况来看,那些贫困的少数民族地区,似乎用“开放”二字作研究还无从下手,因为基础太差,或说自身的特殊性太强,其文化特质自成一体,用“开放”的概念,一时难找到与更上层更广延文化的齿合接口,而只有用“交流”二字从文化接触、传播、逐步融合的角度才好看清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云南文山地区发现的可以背着走的织布机,这是苗族迁徒农业中不可或缺的生产工具.苗族人在很古老的时候就会纺麻,有麻崇拜意识.中国用麻的历史比用丝和棉的历史长.迁徙农业中的粮食要素有小米、马铃薯、荞麦、玉米等,俗语说“桃树开花,苗族搬家”,苗族就主要依靠这些粮食度过迁徙的艰难岁月.迁徙中苗族有效地因地制宜创造了棚架房、土房、草房等,与此同时还创造了治病防病的苗族医药.  相似文献   
6.
控拜村①的苗族银饰加工,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相当影响.其加工各种类型的银饰几乎都可以说是最具苗族银饰文化的典型款式.苗族的历史文化蕴藏在银饰的纹饰含义中,蝶纹、变形饕餮纹、祖神纹都是具有苗族独特民族特色的纹饰.苗族有<运金运银>古歌,从中可以看到苗族对金银的富有生活情趣和历史哲理的理解.就银饰生产持续发展和消费而言,大有文章可作,但是面对现代市场,苗族的银饰加工和销售,尚有许多工作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大多数研究中国近代史的学者,并不满足对中国近代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典概括。一般认为这个概括仅限于概念上的总结,并未触及到当时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的深入解剖,尤其是这个概括在理性方面基本是排斥资产阶级的。而马敏教授所著《过渡形态: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构成之谜》则以动态的观点,科学地考察和总结了中国早期资产阶级发生、发展的过程和一系列特征,不仅客观地指出这一时代的过渡性状态,而且使人阅读该书便知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真实的历史活动情况。近代哲人梁启超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曾有《过渡时代论》一文加以…  相似文献   
8.
<上清大洞真经>、<黄庭经>是道教上清派早期重要修炼经典.两经修道的道概念,亦是哲学概念,即学术即实践.经中的神概念与中医学经络穴位相通,亦是即学术即实践,由此可知道教早期修炼的基础,从来没有离开过传统的道教哲学思想与中医学理论.宗教学诠释、借喻、隐喻与哲学、中医学诠释并用,更加显示出早期道教修炼经典的智慧.  相似文献   
9.
苗族文化为温和文化①,其山林农业的特征很明显,它区别于北方平原农业文化和江南山水农业文化,亦区别于蒙古草原农牧业文化和西藏高原农牧业文化.从个性上讲,尤其区别于激进的主流文化.苗族从远古至近现代长期迁徙,它的历史文化个性中,没有激进文化所强烈表现的国家、战争、争夺等意识元素,历史上长期被主流文化歧视.它有效地保留了中华文化中上古历史文化的许多宝贵内容,研究苗族文化,可以从现有的苗族活态文化入手,结合考古,总结新石器时期的真实文化.总结它温和文化的一面,可以为现代的激进文化提供一面冷静的镜子.  相似文献   
10.
求变与保护:中国首座民族生态博物馆的处境与对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贵州梭嘎苗族生态博物馆是中国和挪威两国的国际合作文化项目,作为亚洲和中国的第一座生态博物馆,其实践的意义重大。原本想通过建设生态博物馆保护和传播梭嘎苗族的文化遗产,发展当地经济,可是随着苗寨与外地的交往频繁,苗寨生态文化正在发生一些现代性的变化,这些变化同博物馆举办的初衷有悖,博物馆进退两难。著者认为在理论上讨论清楚这件事,是博物馆可以长期存在的基础,否则生态博物馆将自身处在一种自生自灭的尴尬境况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