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在讨论“人如何必须为他自己的行为负责”这一问题时,传统有关决定论和自由意志的讨论都忽略了行动者与处境的关系,本文试图从萨特的思想出发对这一问题提供一种解答。萨特认为,人的行动虽受“现实性”的制约,但人仍是绝对自由的,因他能通过赋予现实性以意义而把它塑造为具体的处境,并在这一处境中作出他的选择,承担他的责任。因此,自由与处境虽存在着矛盾,但自由仍有着优先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现象学创始者胡塞尔关于欧洲的论述,包括三个方面:其一,欧洲不是用地理疆界来界定的,而是就其精神生活的整体来说的.其二,"欧洲的精神型态"内含一种历史使命或目的性,这是诞生于古希腊的一种只愿基于理性的理念而活的生命型态.古希腊哲学的诞生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独一无二的事件,类似的事件不曾出现于其他古文明.例如古代印度或古代中国都不曾出现具理性生活的关键因素-理论执态,根本不能和古希腊哲学相提并论.其三,没有忽略文化差异现象,但以追求具有普遍意义的同一世界为职志,所以探索文化差异问题,不得不预设了根源于古希腊理论执态的超越论现象学.在当代跨文化哲学的讨论中,胡塞尔是否带有浓厚的欧洲中心论色彩而该被批判?捍卫其立场者有之(黑尔德、瑟普),持批判角度者有之(霍伦斯坦、瓦登斐尔斯),东亚现象学研究者该如何面对这个问题?它可以藉由追溯所谓"中心论"的含义作出响应.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