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长恨歌》主题一直争论不休,主要有:讽谕主题说、爱情主题说和双重主题说。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从文学传承的角度看,继承了之前作品主题;其二,从文学创作的角度看,创作环境和自身经历共同促成了主题多样;其三,从文学接受的角度看,是文字符号的多义性和接受的个体性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中古文论中有较明显的“则天”思想,这突出体现在论证过程和论证标准两方面。在论述过程中,不主要依靠逻辑推理,而是将所论内容与天象建立联系,通过证明自己的观点与自然界中的客观物象相符,来证明人事行为是“则天”而来,所以合理而不容置疑。在论证标准上,以是否符合天象或“与天互感”来判断作品优劣,能够“动天地,感鬼神”的作品是最好的作品。“法圣”和“宗经”都是“则天”的中间环节,因为圣人“则天”,而“经”又是圣人之言。这是古代“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在我国文论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