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8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1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写景抒情诗中归宿原型的深层挖掘,指出人的心灵世界中存在着一个心物一体的无意识层面,并在此基础上对古老的东方哲学命题“天人合一”的内涵及其文化意义作了具体的阐释。关键词##4归宿原型;;无意识;;天人合一  相似文献   
2.
潘永辉 《学术界》2006,(1):229-232
论文分析了黑格尔哲学的核心概念绝对理念与禅宗的核心概念空,比较了两个哲学体系的异同。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念与离念的角度对《大乘起信论》提出了一些新看法。念指的是心对境的攀缘,念依无明而起,念能变现和攀缘生死境界。离念指的是脱离能念所念的二元对立而归一性。《大乘起信论》上承印度佛教,下启中国佛教,弄清楚其念与离念问题对正确理解中印佛教关系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4.
<坛经>有着一个完整的禅学体系,大体上可以分析为自性论、自度论、无念论、顿悟论、境界论等环节或要素.这些环节或要素之间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和心性修行上一脉相通的内在脉络.<坛经>从自性是佛出发,强调众生须自悟自度,并教以无念法门,经由顿悟而最后回归本源自性,此即<坛经>禅学体系逻辑上的圆圈,也是心性修行上体用一如的圆满表现.  相似文献   
5.
把杨岐方会置于唐宋禅风嬗变的历史文化背景中加以研究,从美学的角度观照杨岐方会禅风的外部审美特征,并以点见面,揭示唐宋之际文化风气流变态势,从而寻绎出文化发展规律.这对借鉴古人的经验教训,辩证对待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建设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着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语言学与唯识学有着密切的联系.从语言学的角度去研究唯识学三自性是一个新颖的角度,有助于深化我们对唯识学的认识,并可由此提供一个诠释中国古典语言学观、文论观、哲学观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论《坛经》禅美学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坛经>禅美学与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密切相关.在中国禅学史与中国美学史上,禅与文学相互渗透,禅宗把俗世点化成佛土,把佛土还原为俗世的做法,大大影响了文士的生活与创作;而文士对禅法与禅门活动的参与,也对禅门造成影响,如导致文字禅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潘永辉 《船山学刊》2006,(2):166-168
和谐思想是中国人贡献给人类的最重要的思想,是最能代表中国人心灵与中国文化特征的思想,传统和谐思想的得失为我们今天建构和谐社会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
中国哲学形而上指性相不二、心物不二。儒、禅、道三家于此融通。三家证悟形而上的具体方法不同,但均以“诚”为共同特征。中国哲学本体与方法、形上与形下不二。应正确认识理性与非理性、知识与境界、科学与人文、西方文化与中国文化,重建中国人的和谐心灵与和谐生活。  相似文献   
10.
论文从当代佛教文学的界定、载体、作者群体、体裁、主题、题材、表现手法、审美特色、历史渊源、与其他文学比较体的关系等方面对当代佛教文学加以研究,试图填补此方面学术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