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8篇
综合类   5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金圣叹在美学和文学批评上的成就贡献,当前学术界是一致肯定的,但对他的政治思想仍有争议,争议的焦点是如何看待他评点《水浒》所表现出来的对农民起义的态度问题。有人过份看重他否定农民起义的态度,而对他同情人民,赞赏梁山英雄打击贪官污吏,却不予重视,因而过去有人说他是“反动文人”,现在仍有人否定他的进步性。有人则对他否定农民起义不予重视,说那只不过是一种“保护色”,因而认为他是赞成  相似文献   
2.
竟陵派是继公安派而起的。竟陵派创始人钟惺、谭友夏继承公安派勇于求变的精神,又要补正其末流流于轻率俚僻的弊病。但由于竟陵钟谭的成就远不如公安三袁高,而他们自己的流弊又远比公安为甚,因而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往往是否定的多,肯定的少,有的甚至只有否定而无肯定。这当然是不公允的。我们认为,对竟陵钟谭应该全面地看,既要看到他们不同于公安派的一面,又应看到他们继续把公安派反对明中叶前后七子复古摹拟的斗争推向前进的一面;既要看到他们的弊病远比公安为甚的一面,又应看到他们确有补正公安派末流流弊的一面。这样,对竟陵派就不是否定的多,肯定的少,而结论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3.
傅山是明清之际的杰出的思想家,也是那一时期的一位杰出的美学家。他的诗文写得很清新,还工书法、金石篆刻和绘画,书法在清初有“国朝第一”之誉,“画入逸品”。因此他的一系列关于美学问题的命题和论述,既有思想家的深刻性,又有着文学艺术家的准确性。他既强调文艺创作的真,显示了那一时期美学思潮的时代特征和进步意义;又重视文学艺术家的人品操守,并把这一点摆到头等重要的位置,显示了他的思想理论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他富有说服力地论述了真善美的统一。遗憾的是,傅山的这一美学遗产并未引起我们学述界应有的重视,一些美学家在谈到那一时期的美学时,往往只讲王夫之,而对子傅山,却未予理会。实际上,傅山的美学理论,特别是他对于诗歌和书法艺术的论术,在理论价值和思想意义上,并不比王夫之的诗歌美学理论逊色。更由于傅山的思想理论“皆反常之论”,而王夫之则自居正统,因而两相比较,傅山的理论体系更少保守性,更具进步性。  相似文献   
4.
《水浒》是元末明初作品,这是《水浒》学界多少年来一致的定论。张国光同志近年来出书写文章,极力否定这一点。特别是今年《江汉论坛》第一期发表他的《〈水浒〉祖本探考》一文,更明确地提出“《水浒》非宋元或明嘉靖以前的作品”,把《水浒》成书看成明嘉靖后的事。遗憾的是,张国光同志没有提出一件过硬的足以说明问题的资料,都是一些似是而非的推论,如以《水浒》“书中不少地名是明代建制”一点推论《水浒》是明代作品,就是如此。 其实,《水浒》中地名多数不是明代建制。如第三回写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后,“一迷地行了半月之上,在路却走到代州雁门县”,这“代州雁门县”就不是明代建制。  相似文献   
5.
<正> 一笔者写过一篇评王夫之否定竟陵派钟谭的文章,题为《儒家正统的阴影》(载《船山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二期);而王夫之对李贽的否定,更表现出他身上的这种儒家正统的阴影。李贽是泰州学派后期的代表人物,晚明杰出的进步思想家。他在中国封建社会走向  相似文献   
6.
汤显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戏剧家,而且还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和进步思想家。他的美学思想,既显示出戏剧家、文学家的准确性,也表现了进步思想家的进步性和深刻性。对于他的美学思想,笔者以为:不仅要看到他讲“情”,还要看到他讲“机”和“气”。只有如此,才能对他的美学思想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刻的了解。  相似文献   
7.
<正> 王船山的诗歌美学理论,同他的哲学理论一样,在明末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出现、封建经济开始解体的历史时期,放射出早期启蒙思想的光辉,同时也笼罩着一层儒家正统思想的阴影。这表现在他对晚明进步文学运动所作的偏激的批评上,更集中表现在他对竟陵钟、谭所作的否定性批评上。竟陵派是继公安派之后出现的一个进步文学流派。钟伯敬、谭友夏是竟陵派的创始人。他们继承公安袁中郎“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进步文学主张,继续反对明代前后  相似文献   
8.
悲剧美必须遵循真实的规律,喜剧美也必须遵循真实的规律.喜剧是笑的艺术,无笑便不成其为喜剧.读我国古典喜剧,你会强烈地感受到喜剧的这一基本特征.如元代郑廷玉的讽刺喜剧《看钱奴》,会使你发出尖刻的冷笑;明代徐渭的滑稽喜剧《歌代啸》,会使你发出捧腹的大笑;元代康进之的幽默喜剧《李逵负荆》,会使你发生诙皆、轻快的嬉笑;而元代关汉卿的《救风尘》、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等这些歌颂性喜剧,则会使你发出惬意的欢笑.喜者,乐也.观赏喜剧情动于衷,必然形诸于外.没有笑声,喜剧的喜又何从谈起?清初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李渔在其著名喜剧《风筝误》的收场诗中写道:“唯我填词不卖愁,一夫不笑是我忧.举世尽成弥勒佛,度人秃笔始堪投.”他要把他的剧本写到使人笑得象那大肚子弥勒佛一样.才肯放下他那支“秃笔”可见在剧作家看来.笑对于喜剧艺术是何等重要!  相似文献   
9.
《水浒》是在宋元《水浒》故事的基础上成书的。《水浒》的忠君思想,有着作者施耐庵概括现实生活的一面,也有着来源于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的一面。“四人帮”抓住《水浒》的忠君思想,全面否定《水浒》,说《水浒》是“一部宣扬投降主义的坏书”,同时,对宋元《水浒》故事的忠君思想也展开了大讨伐。我们有些同志的文章,在肯定《水浒》之余,对《水浒》连带宋元《水  相似文献   
10.
傅山是明清之际的重要思想家和学者。清人丁宝铨在《霜红龛集序》中,把傅山同清初著名思想家和学者黄梨洲、顾亭林、王船山等人并列,同评为明代“遗老之魁硕”。可见他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学术上的巨大成就。那么,傅山思想中最重要、最核心的东西是什么?笔者以为是他的自然人性论。只有抓住了这一点,才能揭示出他的整个思想的历史特征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