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这句话用来形容早期资本主义阶段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再恰当不过。以至于17世纪时霍布斯将战争和冲突理解为社会最初的"自然状态",并极力呼唤一个"巨灵"来着手解决资本主义发展初期面临的种种难题。在他  相似文献   
2.
人肉搜索在今天已经不是个新名词了。虽涉世未深,却已名声大噪,让现代人为之叹服,就像《纽约时报》一个报道的标题《中国的“人肉搜索”让国际刑警黯然失色》。当然,“人肉搜索”并非中国特色,在英国、美国、韩国也都发生过震惊朝野的人肉搜索事件。  相似文献   
3.
自刘北成先生和杨远婴女士将福柯的《规训与惩罚》引介给国内读者,至今已有10年,今天人们对这部20世纪70年代的作品已经不陌生。秉承其一贯的离经叛道,福柯在书中讲述了现代全景式敞视监狱的诞生过程,以说明现代社会的“掌权者”怎样隐蔽但淋漓尽致地实施着权力。  相似文献   
4.
过去手工业被认为是依靠个人手艺的高低,以人力和工具加工原料,改变其性质、形式或配合,使之成为制造品的一种生产力量。然而现在手工业已经不再仅仅作为一种生产力量存在,而更多的是为现代人提供一种服务,给予人们文化上的享受和归属感。这种变化也反过来刺激了手工业消费,推动了手工业的新发展。本文通过对手工业功能的回顾、高新技术产业时代手工业的功能、手工业功能转变的理论分析及现实意义三个方面来了解手工业发展的状态与趋势,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国目前城乡人口流动是一次自下而上的城镇化运动,西方的一些人口流动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来解释农民流动的决策,但却没有充分的解释力。本文基于对地处东部平原地区的山东省高密市农村进行的问卷调查,描述了中国农民流动决策的特点及其原因并得出以下结论:生活满意度对农民的流动决策有显著的影响;流向方面,农民有流向城市打工的愿望,却没有相同程度的定居意愿;在手段上,主要借助传统的社会关系,而不是市场因素或者官方力量;动机方面,农民的流动逐渐倾向于发展型的流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阐析涂尔干等人教育社会学和宗教社会学理论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建构论,将我国现代社会责任感的建构过程析分为宗教理性化过程、学校责任缺位过程和政治教育凸显过程。作者认为在现今的中国社会,人们的价值观没有受到宗教的强制约束,学校教育在建构社会责任感的过程中应当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政治教育对于提高社会责任感显示出积极的正面影响。作者进而认为,在缺乏宗教基础的中国,应重视学校教育中的社会责任感的培育。党内政治教育虽然有效但是教育范围有限,相对于学校教育还属次要。  相似文献   
7.
个人从家庭中独立出来成为权利和义务的主体,这是现代性的一个后果。阎云翔在新作《中国社会的个体化》中借鉴贝克的“个体化”概念对当前中国社会进行了分析,指出中国社会的个人,正在从各种传统群体和单位组织中独立出来。但笔者认为,个体化只是现代性的其中一个面向,其另一面向是组织化,即个人越来越依赖于各种经济、政治和社会组织,个体化和组织化是相反相成的关系。忽视组织化的现实,以个体化来解释中国社会是片面的,也缺少说服力。  相似文献   
8.
案头一直摆放着阿尔文·托夫勒的未来三部曲。闲来偶尔翻翻《权力的转移》,总觉得不如《第三次浪潮》引人入胜。但随着近来网络社会中的风起云涌,我蓦然发现,原来这“最后的一部曲”竟然是异彩纷呈,丝毫不比前两部逊色。更让人称奇的是,书中讨论的内容竟然是今天我们遭遇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鲁中传统农业区农户土地流转意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以地处鲁中平原传统粮棉区的潍坊市为背景,在对该地区经济发展中等的高密市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这一地区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基本情况,分析与土地流转有关的诸多因素对农民土地流转意愿的影响以及目前土地流转意愿与行为的特点。认为现在大部分农民既有土地转出的意愿又有转入的意愿;农民土地流转意愿受到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农民在土地流转方式的选择上倾向于保留土地的承包权;农民对土地所有权的期望呈现两极化特点。  相似文献   
10.
随机抽取了山东某高校贫困生中的76份助学申请,并结合对他们的访谈,进行了文献分析。援用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的框架分析当代贫困大学生的行动系统,试图从中梳理出贫困生的社会行动逻辑以及调整策略。笔者发现当代贫困大学生在社会行动上表现为忍受与抗争的统一。针对这一现状提出了目标调整、状态调整和规范调整等三条策略。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