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党的十三大报告在对我国基本国情作了实事求是的分析之后,创造性地提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把生产力标准提到第一位。同时指出,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所要解决的历史课题。那么,用什么标准来统一我们的思想?怎样才能实现上述任务,推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进程呢?概括地讲,就是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三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件,是党中央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所采取的又一重大步骤。《决定》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认真总结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面对当前国际风云变幻的新形势,论述了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大意义,提出了新时期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一系列基本原则和措施,反映了当前我们党面临的艰巨任务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要求,说明了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是我们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证。因此,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党的群众路线的关系以及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重大意义,有助于我们掌握《决定》的精神实质和战略意义,增强行动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是关于人类认识的对象、来源以及发展规律的科学,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是唯物主义认识论发展史上的崭新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特征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在认识论上,它彻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反映论原则,贯彻了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它不仅认为人们对自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牛晔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领导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实践中不断发展的理论。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第一次明确地确认了这...  相似文献   
5.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文明是指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开化状态,是人类在一定社会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社会文明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之分。物质文明就是人们改造自然的物质成果,它表现为人们物质生产的进步和物质生活的改善。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着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指出: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论断是涉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原理的一个突破性发展,也是对我国14年来改革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从哲学上深刻理解这一重要理论问题,把提其精神实质,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树立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观念,正确认识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同时,对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哲学教学的内容,搞好哲学教学,也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