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民族学   3篇
丛书文集   7篇
理论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9篇
统计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国家对民生和收入分配领域重视力度的加大,社会各界对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职工平均工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统计指标的关注度日益提高。本文从指标概念内涵以及核算的角度出发,阐述了人均GDP与平均工资、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以我国1995-2009年数据为基础,对各指标之间内在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2.
朱氏姐妹登上文坛正值20世纪70年代末,彼时乡土文学论战方兴未艾。在一种宽松的文学理想的指引下,以来氏姐妹创办的《三三集刊》为核心,周围集聚了一群青年才俊,他们尊崇中国古典文化传统,怀抱一种恢复中华文化的浪漫情怀进行文学创作。虽然受到胡兰成政治理想的熏陶,他们也不时将那些没有名目的大志气寄托于国民党身上,影响到其文学的审美价值。但是,彼时乡土文学倾向于立足台湾乡土,“他们以俚俗的台湾方言描写居于社会、语言弱势的族群,有效的以其语言对抗外省籍的政治文化优势”旧。此时,以朱氏姐妹为首的“三三集团”源于“大中国文化”情结的创作客观上形成了与之对立的意识形态,不仅在台湾延续了中国古典的文化传统,更以此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学界对跨界民族问题的研究日趋深入。特别是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国内民族问题的复杂性日益加剧,中国学界在跨界民族问题的研究中,开始注重从不同的学科、领域出发,根据中国的具体国情研究问题。这些学科领域包括边疆少数民族研究、世界民族研究、国际关系研究等。来自多学科领域的关注和思考,使中国的跨界民族研究在边疆学、民族学、国际关系学等学科中逐渐发展成为相对独立而稳定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4.
在政府改革过程中,权力是政府组织行动有效的一个必要构件,是政府组织运作不可缺少的一个核心要素,它的存在更好地优化了政府改革过程,使政府组织能更好地领导和服务公众与社会,但同时权力与利益的错综复杂又使政府组织倾向于维持现状,阻碍了政府改革过程的顺利开展,这就构成了政府改革过程中学习与隐性权力的悖论。权力在政府改革过程中处于隐性地位,权力的强制性和对利益天生的影响力与主动性学习理念构成了悖论中最尖锐的矛盾,对于这种矛盾和悖论,可以通过文化和制度两种路径加以缓解。  相似文献   
5.
均田制是我国古代田制史上一项重要的土地制度。从产权演进理论视角分析均田制历史沿革,从中可以看出:土地产权主体的演变具有由模糊性向明晰性转化的趋势;土地产权内容的演变具有由残缺性向完整性转化的特点。即均田制历史沿革符合产权制度演进规律。  相似文献   
6.
王云芳 《社科纵横》2010,25(7):111-113
新世纪以来,冯骥才创作了大量散文,主要包括文化考察类和游记类两种.前者直观而鲜明,后者则寄寓深远,它们彰显出冯骥才强烈的文化忧患意识与启蒙精神,以不同方式折射出冯骥才近年来的文化主张,而有的放矢的现实指向则使其超越了以往文化散文的弊端.对于散文创作,冯骥才主张文无定法,他自由穿越各文体间的藩篱,其艺术家的自我身份亦时时"越位".画家所特有的学识、对色彩的敏感与发现以及自由浪漫的灵魂都为其散文带来了新鲜的审美因素.文化启蒙与文学审美的和谐变奏使其散文具备了很高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云芳 《理论界》2012,(8):100-101
朱西宁是台湾著名作家,当下文学史中对其评价存在偏颇。他的创作坚守民间立场,从"五四"乡土文学的传统中脱颖而出;他以儿童视角结构小说,轻逸地反思现实世界,避免了政治意识形态与知识分子立场对民间的遮蔽;他化用民间文化的经验与想象,延续了中国传统的民间文化资源,形成了更忠于文学本体的现代审美风格。  相似文献   
8.
<正>台湾著名学者徐复观先生曾用"忧患意识"来概述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诉之于文字,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中感时忧国的优良传统。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作家们的关注焦点常在国家民族的兴衰存亡,即使是着笔于身边熟悉的人事,也往往言近旨远,寄寓遥深。地域书写即是典型的题材之一。自鲁迅开启的地域书写传统,从一开始就与国家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一方面,知识分子通过地域书写构筑着关于国家民族现代化  相似文献   
9.
当今世界的绝大多数国家为多民族国家,在民族问题日益突出的今天,如何认识和处理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不完全重合,无疑已成为民族理论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话题。任何事物都是静止和运动的辩证统一。在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关系中,可以从静止和运动两种维度分析。因此,两者的关系难以用"和谐"或"冲突"来概括。两者的整合,也难以用"同质"或"多元"来进行一刀切式地处理。建构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的和谐模式需要柔性地处理两者的同质性和异质性因素,同时还应更加注重少数民族的立场,增加对少数民族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0.
朱西宁是台湾著名作家,其乡土题材小说创作一方面批判了传统国民的劣根性,一方面又引入了基督教文化作为彻底救赎人性的精神资源;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本位,对基督教文化进行了创造性的接受与阐发;由于基督教文化的引入,他的小说在文本风格、形式构建以及想象力等层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他的创作丰富了中国文学的审美维度,对当下处于危机中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有着深远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