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文章依据存在主义哲学对于“过去”(即历史)问题的看法,即所谓史学中的事实只不过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而这种解释由人们对于其“将来”的规划所调节,力图揭示史学研究的一个潜在性质:无论知觉与否,“求真”之真,将随着人们对“将来”谋划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永恒的原子事实。根据这个性质,扬弃“信古”与“疑古”两种史学态度,说明“层累历史”现象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肯定“层累历史”的价值。在结语部分,则逻辑地提出“基于将来的释古”的史学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我国18家商业银行2005-2012年的相关数据,运用多元统计的因子分析法,从盈利性、发展性、流动性与安全性四个方面出发,分析了我国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经营绩效,并提出了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3.
宗庙是承载庙祭教化的祭享之所,宗庙文化是儒家学者研究的重要内容,《春秋》向来尊严庙制,胡安国在《春秋传》中对宗庙有一系列的解读,凸显出鲜明的经世价值。主要体现在:第一,传承二程义理之学,以“理”释礼,因象明礼,使《春秋传》成为宋代春秋学由神秘思维转向义理解经的关键著作;第二,扬《春秋》万世之法,正君臣父子夫妇之名;第三,秉《春秋》大义,全君臣恩礼,在尊君抑臣的思想中并非一味压制臣下而讲恩义;第四,彰圣王之道,以民为本,提醒君主勤政修德。其精心诠释的理学思想、正名思想、尊君思想、民本思想对南宋走向中兴之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文章依据存在主义哲学对于"过去"(即历史)问题的看法,即所谓史学中的事实只不过是人们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而这种解释由人们对于其"将来"的规划所调节,力图揭示史学研究的一个潜在性质:无论知觉与否,"求真"之真,将随着人们对"将来"谋划的变化而变化,不存在一个本体论意义上的、永恒的原子事实.根据这个性质,扬弃"信古"与"疑古"两种史学态度,说明"层累历史"现象的合理性与必然性,肯定"层累历史"的价值.在结语部分,则逻辑地提出"基于将来的释古"的史学研究命题.  相似文献   
5.
持唯物主义真理发辩证逻辑精微──《历史唯物论科学体系和领导与决策研究》读后王佩琼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继承和改造黑格尔的辩证法,创立了以实践唯物主义为核心的唯物辩证法及历史唯物论,但是无论唯物辩证法还是历史唯物论,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那里都还没有来得及形成一...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春秋》贤者形象的考察,可以发现《春秋》中季札、子产、管仲等人,以其才学、才智、才干为本国图谋政治而被誉为贤者;这种贤者形象又有因重常而失之权中、因实用而具有破坏性、因国家和地域的局限而各自为政的阙失。德与才内通、圣与贤统一标准提出,使得后世得以矫正这些昔日贤者身上的道德罅漏。使重新定位他们的贤者身份十分必要。为此,《春秋》当时及后世诸传用“以圣统贤”的指引和“以贤成圣”的追求为道德理想提供终极指向,并为现实政治实践提供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