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军妮 《经营管理者》2013,(27):279-279
积极心理学是一种关注人类自身的积极因素的一种新取向,这种理论取向为提高个人的挫折承受力提供了新视角,本文分别从以积极的态度认识挫折、积极归因、采取积极的行为方式以及以"积极"的方式对大学生进行挫折承受力训练四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求助者因马上要面临即将到来的四级考试而感到焦虑、恐慌前来咨询。经摄入性会谈以及辅助心理测验的方法,诊断该求助者为一般心理问题。并与精神病、严重心理问题、焦虑性神经症进行了鉴别和区分。在与该求助者进行口头协商的基础之上,首先引导求助者实施自我放松训练,缓解了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其次采用合理情绪疗法,改变了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和错误的思维方式,。经过面对面咨询,较好地实现了咨询的具体目标和最终目标,并致力于促使求助者的人格健全和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3.
影响教师“职业枯竭”心理疾患的内外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职业枯竭是一种在工作的重压之下身心疲惫的状态,是身心能量被工作耗尽的感觉,也称之为心理枯竭。目前,国内有关职业枯竭的原因主要集中在外部原因上,即由于外部环境压力过大导致了职业枯竭。然而,职业枯竭不只是由于外部压力过大才会出现,教师自身的一些内在因素也是导致职业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针对国内这一研究的片面性,通过检索、整合国内外有关文献,提出了影响教师职业枯竭心理疾患的内部和外部因素,具体阐述了这些内外因素是如何导致教师产生职业枯竭的。其中内部因素包括教师的人格特征、知识匮乏以及性别和年龄三个方面;外部因素包括教师工作的特性以及来自社会环境方面的压力两个方面。只有从内外因两个方面来考虑职业枯竭出现的原因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