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物安全实验室活毒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借鉴吸收国外生物安全实验室(BSL)活毒废水处理工艺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国情,研究开发节能、环保、安全型成套处理技术工艺和设备,实现关键技术和产品国产化。方法处理系统采用序批式工艺,通过高温高压方式消毒灭菌。结果该处理工艺的技术指标:灭菌温度100~150℃(可调),加热时间≤30rain,灭菌时间30—120min(可调);处理后排放指标:活微生物为0,温度≤40℃,pH=6~9。结论该处理工艺整体设计简便灵活,符合BSL设计越简单越安全的理念,适合我国国情,可用于生物安全三级、四级实验室(BSL一3,-4)活毒废水处理。  相似文献   
2.
3.
高洁  王冠军  刘彬 《现代交际》2011,(7):196-197
医学教育是医学文化的传承,塑造医学生的人文精神,融人文精神于医学教育之中,造就医学生的人文精神健全结构,使医学生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实现医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整合,达到“医乃仁术”之境。  相似文献   
4.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各界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人群积极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来,公众已经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一支重要推动力量。但同时,也存在参与的主动性不强、参与途径不畅、参与机制不健全、参与层次不高等诸多问题。为了提高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效,需要采取培养公众生态主体意识、拓宽参与渠道、健全相关制度、激发社会组织作用等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满足活毒废水处理系统连续、安全、稳定的前提下,实现处理系统的自动监控。方法采用集工业控制计算机、通用监控系统(MCGS)组态软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于一体的自动监控技术。结果自动监控系统图形表现和数据处理能力及抗干扰能力强,实现了数据的集中管理、自动控制、故障检测等多方面功能。结论基于组态软件和PLC的活毒废水处理自动监控系统,具有可靠性高、维护简单等特点,为活毒废水处理系统运行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安全性提供了保证。  相似文献   
6.
为了克服单模近似法在分析矩形栅慢波系统高频特性时的局限性,采用了一种新的方法,即在表示槽区内的场时,保留其高次项,表为一无限本征驻波之和的形式,利用场匹配法得到其色散特性,进而求得耦合阻抗。然后针对矩形栅慢波系统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分析了金属栅的几何尺寸对系统高频特性的影响,以作为器件设计的参考。设计出3cm、8mm波段的矩形栅高频结构模型,进行实验测量,得到的实验值与理论值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7.
王冠军 《天府新论》2006,(Z1):218-219
诗歌在我国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与旧体诗相比,当代新诗在诗题的命名上更注重语言的诗化,更注重诗化语言的精当,在修辞语言方面,当代新诗比喻极为丰富,构成了独特的比喻之美.诗歌是不断发展的语言艺术,当代新诗还有些特征并未明朗化,有待诗歌创作者和读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古汉语双宾句问题刍议——兼与王力先生商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古代汉语的双宾句结构,与现代汉语的双宾句结构基本相同。这也说明汉语发展的稳定性与继承性,特别是在语法方面。古汉语通常能带有双宾语的动词,就语法功能来讲,与现代汉语也大体相当,常见的有:遗、赐、归、予、与、偿、语、告、教、问、诲等。例如: 宁王遗我大宝龟。(尚书·大诰) 哀公赐之桃与黍。(韩非子·外储说左下) 归孔子豚。(论语·阳货) 野人予之块。(左传·僖公二十年) 秦王无意偿赵城。(史记·廉蔺列传) 后稷教民稼穑。(孟子·滕文公上) 从这些例句的特点,可以归纳出双宾句的两条基本规律。一、动词是含有授予意义或教示意义的。二、指人的间接宾语靠近动词,在前;指事物的直接宾语为间接宾语隔开,在后;前后次序不能颠倒。下面分三个问题谈:  相似文献   
9.
<正> 郭锡良等编的《古代汉语》,是一部被广泛采用的教材,从内容到编排,都有许多优点和长处。但在词语诠释方面,却存在不少问题。现仅就其中的五个问题作一些讨论。“焉”可作“之”用《古代汉语》常识部分“代词”一章关于“焉”字有这样的论述:“焉字一般只用在不及物动词之后,这点和‘之’正相反,‘之’的主要作用就是放在及物动词之后作宾语。古代汉语里只有‘知之’‘杀之’,没有‘知焉’‘杀焉’。同一个动词,加‘之’和加‘焉’,意义也不同。”作为常识,这一论述,有悖于语言实际。是的,  相似文献   
10.
<正> 《论语》是先秦古文献中最接近当时口语的书,研究其中的语序组合形式,对于了解古汉语的句法结构特点极有意义和价值.现分别就其几种主要形式概述如下。一、《论语》的疑问句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论语》的疑问句,一般用疑问代词来表示,许多还搭配上适当的语气词。这种句子的疑问代词作宾语,都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前。作为一条语法规则,在《论语》中是严格的,只有极少数例外。这些疑问代词有何、谁、孰、焉、奚等。先看“何”字作宾语的情况。《论语》用“何”字组成的疑问句最多。“何”一般是指事物,含义是“什么”;指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