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6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上博简《中弓》与《论语》及相关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简<中弓>记录了孔子与弟子仲弓之间的对话,部分内容可与<论语·子路>"仲弓问政"章对读.孔子提出的"刑政不缓,德教不倦"的命题,与<论语>中孔子的德治思想差异明显,而与<孔子家语>一些篇章的主旨相通.以上情况表明<中弓>所记孔子言论恐非原貌,利用此类文献研究孔子思想时需要谨慎其事.  相似文献   
2.
王化平 《北方论丛》2020,(1):16-22,78
通过分析《毛诗·魏风》《唐风》诸篇的诗旨和安大简自身的特点,认为安大简《侯》《魏》两部分内并无“误置”现象。又从战国初期的历史背景出发,并结合诗旨、春秋战国时期的“用诗”特点,赞成安大简《魏》之所以抄写《毛诗·唐风》中的诗篇,当与战国时期魏国国力强盛、占有晋国故地相关。由于抄写《唐风》诗篇的部分被称为“魏”,因此,抄写《魏风》的部分就不能再称为“魏”,必须改题。从《毛诗》诸国风的命名逻辑看,“侯”极可能是地名。不过,若考虑到安大简的特点,“侯”为爵位也未尝不可。从安大简《侯》《魏》的特殊安排看,它无疑是一个改编本,其底本与《毛诗》应该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3.
<正> 一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破了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体系,废除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收回了被日本帝国主义长期霸占的台湾岛、澎湖列岛等中国领土,维护了中国的主权;与苏联和欧美各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相对平等的国家关系,在战后成立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中,成为具有否决权的5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确立和维护了中国的大国地位,为保障国际和平做出重要贡献。 为什么抗战时期中国能够一改近代以来的积弱局面,在国际地位上取得如此显著的成就呢?有的学者过份强调美国的作用,认为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得益于美国的恩赐;有的学者片面强调国民党政府的外交努力在国际地位提高中的作用;还有的学者,已经认识到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是中国人民浴血奋战赢得的,是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历史地形成的”,但  相似文献   
4.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刘咸炘在一篇短文和若干著作中论述了古书的体例、古籍辨伪的方法和理论。他对古书体例的研究,比如其目录学,深受章学诚的影响,在章学诚的基础上加以推演、补充,最终形成自己的理论。他认为古籍辨伪要重视校雠学和辨明书籍的宗旨,且严格定义伪书的概念。在分析一些古籍的真伪时,刘咸炘能够做到不轻疑,不迷信。  相似文献   
5.
出土文献确可使《孔子家语》摆脱“伪书”的嫌疑,但书后的两篇“后序”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疑点.如“孔安国序”误将“诸子书”列入不禁之列,有违汉代人的常识;“后孔安国序”所载孔子家族世系与见于《史记》、《汉书》者有明显出入,且误将跟从刘邦征战的孔藂及其儿子孔臧拉入孔子家族;所谓孔安国之孙孔衍又不被其它文献载录,且其奏书不明西汉著述惯例、误解《别录》体例,这些错误与孔衍经学博士的身份太不相称.此外,王肃通注《家语》,却对两篇“后序”不置一词,在“序”文中也不提此书曾经孔安国整理,由这两点可以推测王肃其实没有见过两篇“后序”,它们可能是在流传过程中被附益上去的.综合各种情况,可以推测两篇“后序”可能是魏晋时期的王学拥趸伪撰的.  相似文献   
6.
文章分析了历史上以及当今学术界对“伪书”的一般定义和判定原则,认为存在外延过宽的弊端,并没有考虑到书籍编撰方式、形成和流传过程的一些特殊现象,进而导致在辨伪工作中常常出现一些相互矛盾或游移不定的表述。基于近些年来简帛学的发展,尤其是古书体例研究取得的成果,文章提出了一个新的“伪书”定义,并设定了相关的判定原则。这个新的定义及相关的判定原则应该会减少古书中伪书的数量,它不仅可用于古文献的辨伪,也适用于现当代文献的辨伪。  相似文献   
7.
<正>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长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固然是由于长征本身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因为长征折射出来的精神力量,已经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巨大的精神动力.长征对当时和今天的青海,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长征的胜利对三、四十年代青海局势产生的影响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北部,与先期到达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实现了红军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略转移.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对红军的生存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影响了西北乃至青海的政治走向.第一,三大主力会师后,5万多红军驰聘于南自陇南、北至宁夏,东起陕西、西迄河西  相似文献   
8.
王化平 《殷都学刊》2013,34(1):21-24
文章从甲骨卜法的角度分析了一些数字卦例,认为数字卦例中也存在单贞、对贞、选贞和一事多卜等贞问形式,在承认数字卦筮法与甲骨卜法密切关系的基础上,对数字卦例中两两并列的刻写形式提出了新的分析,认为它们是一次正反对贞的结果记录.  相似文献   
9.
文章通过比较荀子与《易》在天人观、礼之起源和人性论诸方面的不同理念,认为荀子传《易》的可能性不大。在此基础上,文章最后就荀子的学术师承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