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建国初期,在完成土地改革的广大农村,为克服劳力、农具、耕畜缺乏等困难,政府号召农民组织起来,成立互助组。组织互助并非易事。村干及劳动模范注重打通农民思想,注意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典型示范、评比竞赛等活动带动激励农民,并注重从生产需要出发,从旧有互助基础做起。同时,召开互助组代表会议或举办互助训练班,扩大宣传,培养骨干,提供经济与技术上的融资优惠扶持等。互助组由此陆续组成并扩大规模,但总体上分布不平衡不普遍。为巩固发展互助组,各地借鉴以往传统的换工等方式,在互助组内实行对劳力、农具、耕畜的评工、记工、算账制度,以达互助两利。互助组在运作过程中虽存在强迫命令、形式主义及记工算账不合理等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和劳动效率等局限,但总体上还是解决了入组农民生产生活困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全面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派遣八路军主力入鲁的决策是在领导人逐渐认识到山东战略地位、确定开展平原游击战争可行性、及时了解到山东实际抗战情形基础上作出的。因顾及国共合作抗战大局,具体部署和实施是捕捉恰当时机分阶段逐步实现的。发展山东的抗日游击战争是八路军主力入鲁的首要目的。一一五师克服种种困难进入山东以及第一纵队的设立,促进了山东抗日武装力量和根据地的迅速发展,中共得以在山东扎下根基,打通华北与华中联系,为战后与国民党的角逐布下关键之局。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为确保其军需民用资源,供应其本国、伪满及在华纺织业所需原料,特别重视华北的棉花生产与运销,大力推行植棉政策。不仅设立了专门的棉产指导奖励机构——华北棉产改进会,采取种种措施,力图增加棉花生产,而且注意调整棉花政策,以吸引农民种棉。但是,日军的入侵,日伪的暴政,严重破坏了华北农村的农业生产力;日商控制棉花市场,压低棉价,使农民种棉无利可图,纷纷弃棉种粮。因此,华北沦陷区的棉花生产锐减,远没恢复到七七事变前的水平。由于日伪对棉花实施输出许可制,由日军控制下的华北棉花协会统制华北棉花的流通,使七七事变前建立起来的棉花市场流通体系遭受严重破坏:天津和济南等终点市场失去多省份棉花来源,棉花交易中心的地位几乎丧失;上市棉花运输手段的变化,使得除山西省外的华北沦陷区出现了一些新的棉花集散中心;许多中国棉花商沦为日本洋行的附庸,一些经济机能丧失,而纷纷破产。棉花的商品化受到严重阻碍,华北农村经济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4.
日伪统治下华北农村的合作社 ,完全是日本在华北沦陷区农村实施经济统制、掠夺重要农业物资的国策机关。它违背了合作经济自由组合、平等占有并使用生产资料、民主管理等基本原则和特性 ,虽有“合作”之名 ,而无合作之实 ;它是以牺牲农民利益为目的、而不是为农民利益服务的 ,是为日本战时经济服务的重要工具。日伪统治下华北农村合作社在使华北发挥日本的兵站基地和粮食总库、支撑日本侵华战争方面均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