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理论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05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1.
走向新启蒙:对后现代主义批判人道主义的一种答复[美]P.库尔茨王宏印,李育红,赵润林译如今众多的知识分子对于启蒙运动已不再迷恋,我们就是这段历史的见证人。一些自诩为“人道主义者”的人攻击“启蒙运动”是已经“过时的”、“虚幻的”,甚至是“压制的”、“邪...  相似文献   
2.
论文以作者多年来在国内外各地,特别是国内民族地区,以民族文化为题创作的几十首诗歌为例证,说明人类学诗学在中国当下诗歌创作与民族文化研究中的双重意义,同时可以看出—些有关民族文化的思考和现代诗歌的构成样式,以期给当前和今后的有关活动和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同时也想向世界证明:中国已经有了自己的人类学诗学的创作与研究成果,虽然这项成果本身还有待发扬、总结和提高.最后,关于我国的人类学诗学建设,作者提出了若干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3.
论文针对典籍翻译中的一些问题采访了中华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会长、南开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研究中心主任王宏印教授.王教授围绕目前典籍翻译事业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典籍翻译涉及的任务、学科性质、顺译与逆译、闭门造车与借帆出海、典籍翻译与非典籍翻译的区分和对策,以及当下从事民族典籍翻译与传播研究的独特意义等问题,谈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这些真知灼见对于当下的典籍翻译实践与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建设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图式-信息理论观照下的文本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式作为康德之哲学认识论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中心概念,从哲学和心理学领域进入语言、信息和文化领域,为翻译提供了宏观视域,开拓了新的理论解释空间.翻译是以原文本为一端、以译入语读者图式为另一端双向的意义构建过程,涉及横向参照与纵向追踪两个维度,译文是原文信息在译语文化图式中的语境化,是隐文本和显文本经同化与顺应后平衡的产物.图式作为一种隐性信息和文本的显性信息共同构成翻译的对象.图式不仅参与原文向译文的显化赋形,也构成文本翻译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同时对仅以显文本为出发点的忠实和主观性等理论问题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代民族诗歌创作、翻译、研究的一系列问题采访了中华文化典籍翻译研究会会长、著名诗歌翻译家、诗人王宏印教授。王教授以自己的民族诗歌创作、翻译和研究情况为例,在人类学诗学的学术视野下,重点阐发了民族诗歌翻译方法及诗人素质培养方面的见解;同时在解读人类学诗学深层内涵的基础上,对我国当代民族诗歌研究实践与理论建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  相似文献   
6.
人的心灵是什么?这一古老的哲学问题,几乎和人类意识到自己的存在一样古老。它或许开始于远古时代的人类面对变幻莫测的自然大化,有感于人世短暂且难以把握,而凝神沉思的一刹那。而这一问题的回答,却引发了东西方圣贤和历代常人无穷无尽的思考,引发了关于人的科学的、哲学的、宗教的、艺术的无穷追寻和探索,引发了对这一问题的相同的、相似的、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对于无数的结论姑且存而不论,单就人类探索心灵的方法,关于心灵的表述,以及沟通心灵的前提作以人文的反思,也不是没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托马斯·哈代在诗歌创作中非常注意诗歌形式的创新.这种创新,既隐藏在诗行的音步和韵律等要素之后,也显现于诗节的整体结构之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哈代的诗歌是音乐美与建筑美的有机结合.但在现有三个哈代中译本集子中,我们发现,这种形式上的美学特点并没有得到很好的关注和有效的传达.在诗歌内容传达上,三个译本各有千秋,却没有一个译本显示出绝对的优势.我们认为,好的译者必须在整体上把握哈代诗歌的风格及内涵的传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