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长江流域的水体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迫切需要制定一部《长江法》实施对长江的严格管理和有效保护。长江立法的核心问题在于流域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改革。我国目前的流域管理体制存在机构设置重叠、多头管理、多龙治水等现状,现有的流域管理机构的性质和权限不足于实现综合统一管理的职能。本文分析了我国现行流域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改革流域管理体制的客观要求,初步构建其体系,从创设新型的流域管理机构、流域监督机构、流域管理委员会以及明确地方政府职责等方面提出建议,从而为《长江法》的制定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经典文献是传统文化的精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概括,是我国悠久历史和博大文明的集中体现。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和大力普及、倡导我国悠久的历史知识和经典文化知识是相辅相成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经典的体现,民族经典是民族精神的源泉。因此,倡导经典诵读教育必然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中小学生是中华民族的未来,所以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经典诵读教育更加有利于中华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已对法律的变革与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挑战。同样基于对全球环境问题的重要性的认识,环境法也要不断地发展和完善,以适应历史和时代的要求。法律移植是我国环境法律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从分析环境法律移植的客观基础和外在动力入手,在环境法学和环境法律两个层面上阐述法律移植对我国环境法的价值和意义,进而对今后环境法律移植的趋势作出分析和预测,并对全球化背景下环境法的发展作出方向性的展望。  相似文献   
4.
法律移植是完善我国环境法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在环境法的发展过程中,要善于吸收和利用世界各国所创造的共通性因素,同时更应关注中国环境法的本土资源,实现环境法移植的本土化,从而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环境法。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和凝聚力的体现。要显示中华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提高中华民族的国际竞争力,就必须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构成了当今教育的整个体系:家庭教育注重“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熏陶,学校教育注重砺志、创新、理想、信念的培养,社会教育注重“温、良、恭、俭、让”文明环境的形成,它们互为补充、共同作用,共同担负着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使命。  相似文献   
6.
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来文化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灵魂与精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为主体,多种学说并存的政治、教育、伦理道德思想;“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性格;以及自强不息,追求“大同”社会的伟大理想这三大文化基点不仅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同时也对朝韩、日本以及欧美等许多国家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