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劳动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3篇
综合类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6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2 毫秒
1.
在昆仑神话与蓬莱神话之间,还存续着一个“中部神话群”,它有着自己鲜明的地域特点,折射出浓郁的人性之光与盆地意识,与昆仑、蓬莱神话又保持着某种特定的链接。发现和整合“中部神话群”,是对顾颉刚先生“两个神话系统”理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当前,技工队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已很难适应市场需要.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力度的加大,提前退休、内退政策的实施,一大批有经验、有技术的工人退休,当时就有"技术滑坡,技工断层"的议论.入世后,国外企业进入,以我们现有的技术实力跟国外大公司来抗衡,显然是一个轻量级对重量级的较量,结果可想而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雄厚的财力物力固然很重要,然而要使企业获得长远快速发展的话,必须构筑一流的能够把科学技术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员工队伍,这就要提高应用型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实施技能人才战略.  相似文献   
3.
《周易》流行的经典语言,散见于各类辞书的有三十多余,笔者辑录了将近八十条。这些流行语分属三个不同的文化层面:一、民俗文化层面,多是吉祥语和门面语。二、士林文化层面,多是勉励语和概括语,三、玄学文化层面,多是玄奥的哲理语。故《易》为五经之源,自然也是汉语的母体之一了。  相似文献   
4.
王建堂 《山西老年》2011,(10):48-48
“饮水思源,落叶归根”、“百行孝为先”、“在家敬父母,何必远烧香?”这是中华孝亲文化的经典话语。白兔由于洁白温顺、性喜眷顾、不伤生灵,故深受人们喜爱,不仅是祥瑞文化形象大使,还是孝亲文化灵性符号。孝感白兔在传诵着一则则动人的孝亲故事。  相似文献   
5.
“中华龙”是中华文明的第一“文化符号”,而“晋地版”的龙故事则是“中华龙”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6.
今年是农历蛇年,蛇在十二生肖排行"老六",在山西独具特色的晋文化中,包含着不少精彩的"蛇故事"。介之推失落"蛇为喻"当年晋文公封赏功臣,"割股奉君"的介之推因被遗忘而遭遇冷落,同行人为其打抱不平、又不敢直谏,于是就巧妙地用蛇来比喻:"龙欲上天,五蛇为辅;龙已升云,四蛇各入其宇;一蛇独怨,终不见所处。"帖子就悬挂在"宫门上",把晋文公重耳比作龙,随从流亡的五重臣比  相似文献   
7.
在1958年下半年和1959年上半年,地理系、地理研究所部分人员和高年级学生对遂平嵖岈山、信陽獅河港、禹縣薛沟,开封市东京等人民公社的自然、经济进行了综合调查和考查;并制订了经济发展规划。1959年下半年,我系、所部分教师和研究人员又到嵖岈山、七里营两个人民公社,对社办工业进行了调查研究,并搜集了以上几个人民公社有关的资料,在此  相似文献   
8.
马为十二生肖之一,又为"六畜"之一,我国丰富多彩的文化,不少都与"马"有关。 八卦起源与"龙马" 解读《周易》生成的版本之一是"龙马负图"。《易·系辞上》云:"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黄河龙马负图,洛水神龟负书,伏羲看到后萌生灵感,效法创造,于是闪射出了中华文明的第一缕曙光"八卦",龙马与八卦就结下了不解之缘,龙马即地马;故《周易》乾卦以"龙"为喻象,坤卦以"马"为喻象。干宝释曰:"行天者莫若龙,行地者莫若马,故乾以龙爻,坤以马象";《春秋说题辞》曰:"地精为马"。《周礼·夏官·廋人》曰:"马八尺以上为龙",总之,天上的龙对应着地下的马。随之,由龙马负图,又演绎出了"龙马精神"——一种奋发向上、奔腾不息、一日千里的中华精神。  相似文献   
9.
一、前言 在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地理系55年级、56年级全体同学,于1959年2月下旬至4月,为了配合全省整社工作,在省委农工部统一分配和系党总支直接领导下,级成了四个人民公社调查规划队,分赴四个人民公社,在调查的基础上协助公社编制了经济发展规划。郊区人民公社调查规划队在开封市近郊区进行了调查,本文初稿是根据调查规划队关于蔬菜方面有关资料,在党  相似文献   
10.
"中华龙"是中华文明的第一"文化符号",而"晋地版"的龙故事则是"中华龙"的有机组成部分。晋字号的"龙骨"最正宗的"龙骨"产地在晋。"龙骨"即"龙化石",是古代常用中药材,而晋字号"龙骨"则为历代医药家津津乐道,视为上品。《本草纲目》云:"龙得天地纯阳之气以生,藏时多、见时少;其性至动而能静,故其骨最黏涩,能收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