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对孟子心性论的理解有不同的提法,其也是理解孟子思想的最重要问题,对这个问题进行反复思辨的必要性就不言而喻了。孟子所言的"性"是站在人文立场而言的,而非指人的自然性,"性"是一个,即"性"的本善性,但其路径却有两个:一为先天的,一为修养性的;孟子所言的"心"有"思"的特质,由此有了向善的可能性,使其具有主体性。在孟子看来,"心""性"合一是"心"与"性"的最佳状态,"心"与"性"有复杂的关系,这一点与"天人合一"、"体用不二"的思考模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2.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的含义有一个演变的过程.以<论语>为主要文本,把关于"孝"的记述加以系统的贯穿,会发现孔子用"敬"和"仁"对"孝"的内涵进行提升,既把"孝"收束为内心的"敬",又把"孝"散发为外在的忠、友、信."礼"只是"孝"的外在表现,"仁"才是"孝"之本."孝"中的"敬"之说以及"孝,人之本与"是理解孔子的"孝"的关键."孝"的现代价值不在于养老,而在于子女对父母的情感关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