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3篇
丛书文集   21篇
理论方法论   5篇
综合类   3篇
社会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王才勇 《学术研究》2023,(11):152-161+178
艺术离不开物和物之形。呈现于艺术中的物之形分为有物性和无物性两种,由此可以从意义传达层面披露中西艺术意义发生的两种不同方式。西方艺术形式不仅即物,也带有物性,因而呈现出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其意义传达以外发生的方式实现:对象先在,意义随后出现。中华艺术形式虽然也即物,但不带有物性,形式不具有确定性。这就决定了其意义传达以内发生的方式实现:对象不确定,并且不先于意义而在,而是与之共同生长,意义在对象确定呈现之际诞生。不同的意义发生方式表征了艺术诉诸个殊性的不同方式。西方艺术形式所要求的个殊性以外在方式存在,存在于作品的外显形式中,意义传达却转向了共通性;中华艺术所要求的个殊性以内在方式存在,并不呈现于作品外显形式中,意义传达却转向个殊。数字影像艺术与中西传统艺术意义发生不同,它以超度物性的形式提供了一种不再来自主体间性的异度审美。  相似文献   
2.
略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伽达默尔(Hans-Georg Gadamer1900-)在当代西方学术界以现代哲学解释学的创始人而闻名,同时,他也以其对传统美学问题的解释学阐述,成为当代西方美学思潮中引人嘱目的解释学美学的开山鼻祖。本文试从内容、特点和意义三个方面,对伽氏的解释学美学作一初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王才勇 《社会科学》2012,(8):127-133
本雅明通过对文学(艺术)中各种现代性转向(波德莱尔、普如斯特、布莱希特、卡夫卡等)的关注和研究,发现了现代艺术经验背后隐藏着的社会变迁,进而揭示出了精神世界的嬗变。此间,由于看到了这个嬗变中不尽人意的地方,转而实施救赎,对现代性的弊端展开了批判。其灵韵思想和都市经验就是这条思想路径的集中体现。灵韵思想使他有了对艺术现代性的深刻揭示,都市体验披露了现代性的源起。而此间展现的批判态度则使他成了20世纪修复现代性的重要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4.
斯宾诺莎说:“任何规定都同时是否定”。事物的特性都是在比较中相对地确定的。 休谟(David Hume,1711—1776)与博克(Edmund Burke,1729—1797)是生活在同一时代的英国经验主义美学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各自论美专著基本上也同时在英  相似文献   
5.
该书以人的宗教性为主题,对宗教现象的发生和发展以及存在特征作了全面的探讨,并对人的宗教性的表现方式作了富有启发意义的评价和分类阐述。全书目录如下:第一篇:历史考察。一、宗教心理学史概观;二、宗教心理学的神学特征;三、有关人的宗教性的学说。第二篇:理论探讨。一、宗教性的产生和发展;二、宗教性的存在方式。第三篇:发生学的研究。一、童年时期(出世前的状况;象征性行为;2至6岁的情形;学龄儿童;定型阶段);二、青年时期(躯体自我与躯体象征;社会自我与社会象征;精神自我与超验象征);三、中年时期(成年人的境遇;成年人的宗教性;象征化的自我;生命危机);四、老  相似文献   
6.
王才勇 《浙江社会科学》2015,(4):122-129,159
布洛赫美学的出发点是现代艺术,关注的核心是自我表达,独具特色的地方是将自我表达与瞬间体验连在了一起,由此连接推出了其美学思考的新发现:瞬间的混沌与自我体验的困境。恰是这个混沌与困境揭开了现代艺术的面纱:由当下感受和自我表达出发折射出对现实的不满,同时滋生出对更美好未来的希望。作为西马学者,他由此清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由不合理现实的自我演进中衍生出美好未来的原则,贯彻了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思维和对资本主义现实的批判。虽然他没有明确将更美好未来限定在共产主义上,但是还是将马克思主义美学向前推进了一步,以自我表达为核心揭示了艺术表现的内容生成机制:由当下体验出发衍生对更美好未来的希望。这样的美学虽有忽略形式自主表达之不足,但将现代艺术的内容生成清晰地展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7.
本雅明生前未完成的"巴黎拱廊街研究"表面看是在经由记忆对现代主义那些被忽略之意味细节的披露,其实,由此披露旨在展示现代主义对人自然生活的损毁,从而以意象展示方式审美地实施着现代性批判.这个深层题旨不仅见诸于该项研究的始末,而且也贯穿于本雅明整个思想历程中.  相似文献   
8.
王才勇 《学术研究》2022,(5):142-151+178
艺术形式创制有其现实关联,即从出于物。物有形也有体,形来自人对物的把握,体则来自物本身。唯有有体,呈现体性和体相的形才是即物的,才会给人以实感。西方艺术,无论是希腊—文艺复兴传统,还是现代主义,艺术形式都是有形有体的,因此写实,呈现出确定性;中华艺术则相反,形式创制是有形无体的,因此不写实,没有确定性。形是一切艺术作为感性文化必须具备的,否则形式便无从感知,艺术也就不复存在。但是,体则不是艺术形式所必需的,一个无体之形依然可以诉诸感官。体与个体性相连,无体之形虽能感知,但已不再系之个体存在。西方艺术由于有形有体,感知便是个体性的,不可复得,无以共享;中华艺术由于有形无体,感知便是非个体性的,是在共体层面发生。所以,形式的有体无体展现了中西艺术的分水岭所在。这是从中西艺术面临的与现实关系这个共有问题出发,由不同即物方式得出的一个认知。  相似文献   
9.
美国当代著名解释学哲学家赫施(E.D.Hirsch)在其1967年出版的《解释的有效性》一书中,对伽达默尔展开了批判,发展和充实了由伽达默尔所创立的现代解释学理论。他指出,伽达默尔在对传统解释学的超越中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即在对本文作者原意的否认中一同否认了解释的客观标准。伽达默尔的现代解释学对传统解释学中客观主义精神作了批判,他认为传统解释学的客观主义只注重本文作者的原意,没有看到理解的历史性,而他认为理解是以历史性  相似文献   
10.
在文化革命中,对社会主义新人进行审美教育,是与艺术在塑造人们灵魂中的作用休戚相关的。我们通常把审美教育明确规定为一种有计划有意识地影响社会主义成员的途径,它的目的是要提高社会主义社会中人的审美能力,从而全面发展人的各方面能力。审美教育不仅培养鉴赏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