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人才学   1篇
丛书文集   5篇
综合类   5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代际传承作为一种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影响十分显著,直接或间接制约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关涉社会稳定与发展。研究大学生就业取向的代际传承,阐释代际传承机理,丰富就业理论,为高校有效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理念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完善大学生就业政策提供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心理特点,从重视培养和塑造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充分重视网络文化的导向作用等方面论述了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3.
如果追溯我国古典文学中浪漫主义的第一座里程碑,那么,首先赫然在目的就是作为这个里程碑的标志——庄子、屈原的作品.共同的时代,共同的创作方法,把庄、屈紧紧联系在一起.刘师培说:“荆楚之地,僻处南方.故老子之书,其说沓冥而深远.及庄、列之徒承之,其旨远,其义隐,其为文也,纵而后反;寓实于虚,肆以荒唐谲怪之词、渊乎其有思,茫乎其不可测矣.屈平之文,音涉哀思,矢耿介,慕灵修,芳草美人,托词喻物,志洁行芳,符于二《南》之比兴.而叙事纪游,遗尘超物,荒唐谲怪,复与庄、列相同.”庄子、屈原在艺术手法上的共同处,早已为历代文学批评家所公认.然而,他们作品所呈现出的整体风貌又是那样不同,给人们的感受又是那样不一致,这自然会使我们对庄、屈艺术创作异同作一分析与比较,以作为揭示庄屈艺术内质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4.
庄子对自然无为之“大美”的无限推崇与礼赞,以及对“六律”、“文章”、“五采”的激烈抨击,往往导致人们得出庄子只是推崇自然美而否定人为的艺术美的结论。其实,这是忽视了庄子在文中屡屡言及的“技”,技,即指技术、技艺,是属于艺术范畴的问题。由于艺术美的产生,必然要经过“技”来实现,因此,庄子对于“技”的看  相似文献   
5.
有关武汉臣的生平事迹,今已无考。唯一可靠的资料是元锤嗣成《录鬼薄》。是书载:“先生清秀济南人,风调才情武汉臣。《登坛拜将》穷韩信,《老生儿》,关目真。新传奇,十段皆闻”。由此,知武汉臣为山东挤南人,尝作杂剧十种,且颇为时人流传。今存武汉臣杂剧《散家财天赐老生儿》,《录鬼薄》、《太和正音谱》皆有著録,收在《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及《元曲选》。另外,明臧晋叔编《元曲选》,还收有《李素兰风月玉壶春》、《包待制智勘生金阁》二种,一般治文学史、戏剧史家也都将其当作武汉臣的作品,但查《录鬼薄》及《太和正音谱》,二种俱未收载,而《宝文堂书目》、《也是园书目》作元无名氏。《录鬼薄续编》则录《玉壶春》为贾仲明所作,《生金阁》失载名氏。因此,现存武汉臣作品真正可靠的实际只有《老生儿》一种。武汉臣的杂剧,一般不大为人注意,现在流行的几部文学史,戏剧史或者将其几笔带过,或者干脆只字不提。其实,《老生儿》无论在元杂剧前期,还是在整个戏剧史上,虽不可与关、乌、郑、白、王的作品相比,却也有自己独特的面貌,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一  相似文献   
6.
“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庄子·寓言篇》对《庄子》中存在的大量寓言、重言的现象,概括甚当。离开寓言、重言,《庄子》不仅难享盛誉,甚至不成文章。寓言、重言在《庄子》中虽然占有重要地位,但庄子意旨并不在创作寓言,描述重言,而是借寓言,重言阐述其哲学思想。庄子冶寓言、重言与其哲学论旨于一炉:或有声有色地描述一系列寓言、重言,然后推出论旨;或开门见山,先点论旨,再以大量寓言、重言证之;或通篇惟见寓言、重言,而将论旨巧妙地融合其中,从而寓言、重言与论旨画龙点睛,相得益彰。在斑烂多彩的寓言、重言中,蕴含着庄子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本文试就《庄子》散文这一创作特色作一探讨,求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7.
时代在不断发展,学生思想教育也要做出相应改进,做到与时俱进。本文从学校活动谈起,对思想活动融入学校活动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庄子》内篇人生哲学的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思想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人们的目光,开始由天、上帝、鬼神转向了人,开始重视下层人民在社会中的作用,而庄子是第一个真正把人作为其论述中心的哲学家。他的经历,他的冷静的观察,使他体验到了这个社会所潜伏的危机,认识到人的生命的危殆,人的价值的丧失.以及这个瞬息万变的社会背后隐藏着的实质,他阐述了人在这个混乱的世界中如何生存的现实问题。他的哲学,简要地说,就是人生哲学,这也是《庄子》内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试论庄子散文的艺术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庄子》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艺术结构比较完整的带文著作。本文主要论述庄子散文有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即“并列相承式”,“一本多茎式”和“链式”。这三种方式既相对独立又相对统一,构成了一个立体化,复合式的艺术整体,从而使《庄子》得以充分显示“寓言十九”的特征,海负山涵的容量及其独特的美学效果;标志着古典散文经过长期的发展,已从简单的语录体演进为讲究内部联系,追求结构严谨的新文体。  相似文献   
10.
《庄子》散文大量运用寓言,其寓言中千姿百态的人物形象构成了一个丰富、生动的艺术画廊。从“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的至美神人,到“闉跂支离无脤”、“甕瓷大瘿”、“以恶骇天下”的丑陋之子,千奇百怪,无所不存。庄子刻画的庖丁、疴偻等等,早已成为人们熟知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庄子描写、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性质,因而很有分析、研究之必要。本文试图就《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