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大墙上蒿行》是曹丕诗歌中有名的长篇,但是古人对于此诗题旨的解释却多异说,未有定见;今人注曹丕诗,如余冠英《三曹诗选》等则一致认为此诗系招隐之辞,其说因袭前人谬误,而影响所及,乃成定论。本文分析认为《大墙上蒿行》实际上是一首游宴诗,其主旨不过写年命无常之感、及时行乐之情,与招隐的旨趣毫不相干。  相似文献   
2.
从作品及有关意象的解读 ,阐述回忆与晚唐五代词的关系及表现 ,勾画并揭示晚唐五代词的写作范式及抒情品格。由于回忆的介入与渗透 ,晚唐五代词不仅表现出深切的人生梦幻感与颓唐自溺的感伤情绪 ,同时呈现出对个体生存和生命本身的关照与沉思。回忆不仅是晚唐五代词写得最多的题材 ,同时是晚唐五代最深刻的心理体验和精神向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举清代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一书注解中出现的若干错误,予以分析辨正,并对所举李贺诗作详加笺释,以期有助于解决李贺诗歌阅读理解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小大之辩"是《庄子·逍遥游》一文的主要论题及要义之所在。文章反复申说"小大之辩",展示境界大小的不同,意在指引人们突破自身的局限,自致于远大,并从而获得身心的解放与自由。然而,自向秀、郭象和支道林以来,对于《逍遥游》主旨的认识便一直存在曲解和分歧。这些曲解,至今仍然严重影响了人们对庄子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支道林与向秀、郭象的观点表面上相反,而实际上相通,都抹煞了"小大之辩",抹去小与大的界限,反映了晋代门阀世族混世媚俗的心理状态。  相似文献   
5.
郭店竹书《老子》的发现,引发了人们对于早期儒道思想关系的重新思考,许多学者针对郭店竹书《老子》与传世本《老子》文字上存在的某些差异提出看法,认为《老子》并不反对仁义,而早期儒家、道家有相近、相通的思想,两者的对立则是出自后世的歪曲。然而事实上,郭店竹书《老子》与传世本《老子》在思想上并不存在重要的差异。某些文字的差异不宜夸大,这些差异并不足以否定《老子》思想中固有的批判仁义的倾向,以及早期儒道思想之间存在的根本的、重大的分歧。  相似文献   
6.
杜诗《饮中八仙歌》中"逃禅"一词,向来有两种相反的解释,一为"逃避禅修",一为"避世参禅"。宋人注杜诗,都取后一义,清人注杜诗多取前一义,今人注杜诗多从清人谬说,已成定论。实则"逃禅"一词为宋代以来诗文中所常见,都是"避世参禅"的意思,不可误解为"逃避禅修"。从词语结构和用法上看,"逃禅"一词与"逃生""逃命""逃耕"相同。从《饮中八仙歌》的诗意看,"逃禅"一词也应该解释为"避世参禅"。  相似文献   
7.
王朝华 《经营管理者》2013,(17):136-136
美国的次贷危机是世界金融动荡的典型案例,其中次贷商品是这次危机的关键组成部分。我们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分析次贷商品的价值链条和危机发生的本质。  相似文献   
8.
四十章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今译:道的运动是反复的;道的作用是柔弱的.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本章只有短短的两句话,却不妨说是老子思想的要领.老子常常以先知的口吻开口说话,他的话言简意赅,玄妙莫测.对于这两句话的解释,从来是各执一辞,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