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2012年   1篇
  200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山西教案期间,李提摩太因势利导,退让赔款,创办学堂,既出于传播基督福音的理想主义追求,以实现其长期以来热衷于推行教育变革和创办现代大学的理想,又在于对人类民瘼福祉的关切,其所创办的山西大学堂,既打开了山西认识世界的窗口,又对山西教育近代化乃至中国近代大学的创立和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一般语言学著作总是认为词汇的发展表现在三个方面:新词的增加;旧词的死亡;词义的演变。其实在词汇发展中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死词(语)的复活”。这种“复活词语”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在一些书籍和文章中也有所涉及。《新词、新语、新义》(福建教育出版社)的编者在《略论新词语的特征》中谈到旧义“死而复活”;赵金铭的《新词新义与社会情貌》(《语文研究》1985年第四期)中论及“复苏词”。但都是点到为止,语焉不详。本文拟在对当前汉语词汇的这种死词复活现象进行调查的基础上,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山西大学堂是清末实行“新政”后,于1902年(农历壬寅年)创立的众多大学堂中的一所。随着1902年和1903年清政府先后制订和颁布《钦定学堂章程》和《奏定学堂章程》,多数大学堂因为不符合学制要求而相继改为高等学堂或夭折,壬寅年创办的大学堂中只有山西大学堂一所坚持了下来,并办出了鲜明特色,取得了突出成绩,为中国近代大学教育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语言学界一般认为词汇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义的演变。但在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变化中有一种特殊的现象是难以用上述观点概括的,即一些曾经在“旧社会”使用较为频繁的词语,在建国以后的相当长时间内,随着它们所标志的事物或概念的消失而消失了,近年来,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这些词语又得到了复活,重新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把这种现象叫做“死词复活”现象,把这类词语叫做“复活词语”。文章对复活词语的范围、成因、分类、意义变化以及与词典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