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民族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李小芳  王梓安  唐钱华 《民族学刊》2021,12(4):69-79, 118
“斯觉都”是凉山彝族民间治疗顽固性皮肤病、风湿病和痨病的民俗医疗仪式,因其治疗效果显著,已成为具有地方性权威的本土医学实践共识。从医学人类学和象征人类学视角分析“斯觉都”借助“神”与“药”的两解方式,揭示其“巫”与“医”的结合过程,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医疗效果。“斯觉都”仪式治疗有着深刻的文化寓意与实践价值,一方面通过民俗医疗的疾病解释模式与治疗仪式,患者在族群文化中找到疾病的治疗方法。另一方面,仪式治疗使用的仪式植物,是民众千百年来地方性植物药知识的实践,构成彝族民族药物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高技术产品开发的市场定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经营管理中 ,高技术产品开发被企业视为获取竞争优势、巩固市场地位最有效的手段。然而高技术产品开发是一种极富探索和创新性的工程 ,具有明显的高收益与高风险性。大量案例表明开发的风险和收益与市场变化密切相关。因此 ,在市场定位的基础上进行高技术产品开发 ,对于化解其市场风险、提高市场收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非文化的持续交流需要推陈出新,在智库、媒体、影视等新兴领域开展中非文明的平等对话和交流互鉴。中非未来主义影视作品的文化共同体研究契合这一时代主题。研究以更能体现21世纪时代特征的《流浪地球》和《黑豹》为例,在主体文化身份、超越观、科技观等方面探讨了中非未来主义现实共同体、精神共同体和未来共同体的构建。这一过程包括:侧重文化差异和多样性的中非各自“小”文化共同体的构建;侧重求同存异、互鉴交流的“大”文化共同体的构建;对之前以人类为中心的文化间的共同体解构后新的后人类文化共同体的重构。希望通过拓展现有研究方法和视角,对中非未来主义共同体更深入的研究能够促进两种文化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并为创造一个更为包容和多元的世界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