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2篇
人口学   2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6篇
社会学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较优势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进一步加强的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一国无论是愿意还是不愿意,都不可规避地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而取得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和国际竞争的优势取决于一国的比较优势。比较优势是一国维持或获得对外贸易利益的根本条件,它集中反映了...  相似文献   
2.
鉴于我国遭受美国等国家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通过对贸易收支的弹性理论进行回顾与评述,指出用汇率工具分析贸易收支存在着缺陷,汇率升值不是贸易逆差产生的主要原因;运用多因素结构方法,分析了美国贸易逆差与人民币汇率变动的相关问题;最后简要提出了改善我国贸易收支不平衡的一些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文献的回顾,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梳理人力资本的作用机理、差异化和协同性对产业结构升级路径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力资本通过要素配置、功能发挥、供求作用、产业价值链环节和技术进步等方式作用于产业结构的路径选择;人力资本以及人力资本的结构对不同的产业升级路径存在着差异化影响;人力资本与产业结构的协同性或匹配度是影响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变量。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失业人口和新增人口的就业压力很大,每年都会形成1000万以上的就业压力。各种缓解就业压力的观点和政策随之纷纷出笼,其中有一条似乎大家是共认的,即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乃为有效的一条途径。其理由主要有:一是第三产业比第一、第二产业更具吸纳劳动力的能力;二是目前我国第三产业的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大大落后于同一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应该承认,以上理由在我国确实存在。但是以上根据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而推导出我国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结论却恰恰忽略了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特殊性。本文在遵循产业结构一般运动规…  相似文献   
5.
介绍上海大众燃气有限公司地下燃气管网管理系统现状,分析地下燃气管网信息管理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6.
少年运动员的成材不但与运动员自身条件、教练员的水平等因素有关,还受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非训练因素的影响。本文对影响少年运动员成材的经济因素、文化因素、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非训练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认为非训练因素对少年运动员的影响既是隐性的、间接的,又是持续的、全面的,应引起教练员和训练管理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从中职学校的班主任队伍现状、加强中职学校班主任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加强班主任队伍的途径等方面论述了加强中职班主任队伍建设对中职德育教育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据商务部数据显示,近年,台湾与大陆经贸依存度日增,两岸经贸互助关系对台湾、大陆未来经济动向有均有着重要影响,台资企业到大陆建厂,大陆企业向台湾投资是挡不住的趋势。大陆和台湾、港澳之间经济交往的发展,已显现出经济融合、一体化的趋势。然而,近年来在商事领域中,商业欺诈、制假售假、虚报冒领等现象屡见不鲜,双方合作商事诚信缺失问题已成为推进两岸商事持续稳定发展的重点之一。这一问题必然导致海峡两岸当事人之间商事纠纷的不断发生,因而寻求正确途径、采取正确手段以解决这些纠纷,已成为海峡两岸法学学术界和商界共同关注与重视的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对两岸仲裁制度的探讨与比较,为两岸今后商事活动中诚信体系的构建找到相应途径。  相似文献   
9.
传统公共物品理论认为 ,公共物品不能通过市场调节而只能由政府提供 ,但政府提供的大量公共物品却导致了不断膨胀的财政支出 ,财政负担的加重又成为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因此 ,探讨公共物品的市场化 ,把公共物品 (至少是一部分 )推向市场 ,成为各国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总结分析林达尔均衡、产权理论、期货合同理论、俱乐部假说等公共物品市场化理论 ,阐述了公共物品市场化的条件、内容 ,目的在于为公共物品市场化 ,减少国家不必要的财政负担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指导思路  相似文献   
10.
王海宁 《理论界》2006,(10):105-105,115
本文从民生新闻对社会低收入群体的患病后窘境的报道入手,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分析了目前的尚概念不清的民生新闻报道中的对社会公正的促进,和媒体应该承担的道德伦理责任。因此,即使是在民生新闻这种新的理论框架下,新闻从业人员仍然应该将注意力放在中性媒体的长期生存能力和舆论监督的深入理性思考上,而不是周期性的使观众受到精神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