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管理学   1篇
丛书文集   1篇
综合类   18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国初年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地方政府制定了以筑路为先导的治理边疆战略,在官民的支持下,东北兴起了大规模自主建路的热潮,并建成了10大铁路。自办铁路的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长期控制东北铁路干线投资权和垄断运输的局面,促进了东北边疆的经济开发和自然经济的解体,加快了东北现代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俄国民粹主义被称为是一种"经典的民粹主义",其经典性就在于,它在各种类型的民粹主义中最具典型性、代表性,其表现形态也最具完整性。一个多世纪来,对俄国民粹主义的各种批判,虽说也时而约略地点到了它的软肋和弱点,即"超越"资本主义的观点,"直接过渡"思想,亦即它是一种"超阶段"的社会主义。但对此并没有十分明确、突出地加以表述,尤其没有把它从俄国民粹主义的种种错误和弱点中作为一个最关键、最要害的问题予以突出表述。《俄国民粹主义及其跨世纪影响》一书对俄国民粹主义的"超阶段"、"直接过渡"理论及其社会阶级根源、影响和危害一一进行了深入论述,这对我们加深对"超阶段"社会主义的认识,划清马克思主义同俄国民粹主义的界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爆发 70周年 ,在过去 70年的时间里 ,中外学者对这一有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诸多成果。值得注意的是 ,关于九一八历史的研究不仅在总结经验教训方面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就是在还历史本来面貌方面也存在着比其他历史事件更加严峻的分歧。尤其是近年来 ,日本一些别有用心的人 ,不惜违背道德良心 ,千方百计地歪曲历史 ,以达到欺骗世界、欺骗后代的险恶目的。这一现象本身说明 :(1)九一八历史的研究工作不仅仅具有学术意义 ,同时还具有很强的政治现实意义。 (2 )九一八历史不仅仅是中国近现代史研究的重点 ,也是世界史研究的重要内容 ;不仅是民族的 ,也是国际的 ,而且它早已成为国际关注的热点。 (3)九一八历史已经在某些国家明显地被歪曲了。这就更增加了深入研究这段历史的必要性。本专题发表的 3篇文章 ,从总结历史教训的视角出发 ,系统地阐述了九一八历史对现实的启示 ,对于民族觉醒的呼唤以及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从中华民国成立到 1932年日本炮制伪满洲国 ,是东北边疆边患日益严重、边乱频仍的历史时期。东北地方政府在这一时期为治理边患、平息边乱、开发边疆、反对“满蒙独立”推行了一系列诸如“移民实边”、“屯垦兴边”、“以路治边”、“以夷制夷”等治边政策 ,为维护东北边疆的稳定与开发和祖国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本文对东北边疆的历史地位及东北地方政府治边政策产生的背景、特点进行分析 ,探讨了地方政府在复杂的国际国内背景下治理边疆的经验教训 ,这在经济“全球化”日益凸显的今天 ,无论从发展学术 ,或对现实的需要都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当前研究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问题的重要意义,分析了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问题的由来和发展、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的内涵。在此基础上,运用对北京、浙江、江苏、陕西企业、高校、科研院所1 344名科技工作者的调查数据,分析了中国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意识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提升中国科技工作者社会责任意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学良在完成东北易帜后,在内政方面做的第一件大事是枪杀杨宇霆和常荫槐.杨常之所以被杀,是因为他们触犯了为政的大忌,专横跋扈,恣意妄为,不以主帅为重.但考诸事实,杨常虽有致死之由,却无应杀之罪.张学良之所以以中世纪喋血功臣的方式枪杀杨常,主要是受人挑拨,特别是日本人的离间,让张学良感到恐慌.枪杀杨常是未经过任何法律和程序的,枪杀杨常后对东北政局具有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张学良枪杀杨常既反映出他具有政治家非凡的决断能力和气魄,同时也反映出他内心还有不自信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英国伟大思想家罗素认为,中国人是热爱和平的,中国文化经久不衰有其自身原因,创造辉煌文明要正确吸纳西方文明。  相似文献   
8.
张学良人格特征颇为复杂且充满悲剧色彩。他忠君近愚,爱国若狂,但关键时刻又"忠""爱"相悖;他顺亲至孝,重情举义,但时常"孝""义"背反;他光明磊落,轻虚鄙伪,但往往"神""形"有异;他耿介拔俗,放荡不羁,但终生"狂""忍"同体;他因荫入仕,因"罪"而隐,但内心"仕""隐"互煎。探索和把握张学良人格的双重性及其形成原因,对客观评价张学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主持人语]  “铁路是资本主义工业的最主要的部门即煤炭和钢铁工业的总结,是世界贸易发展与资产阶级民主文明的总结和最显著的指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列宁全集》第2 2卷,第1 82页)。可是清末民初俄日列强在东北修筑的铁路,却是列强掠夺东北资源的“总结”,是列强对华侵略野心不断膨胀与瓜分中国东北的显著标志。早在清朝末年东三省总督锡良就认识到,因为铁路“东三省的命脉已悬于日、俄两国之手”。于是,他主张建筑中国人自己的铁路,以削弱日、俄对东北的控制。但在列强的反对下,计划落空。此后虽经不断努力,中国自…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20世纪历史上,张学良可谓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他在世时,不断有传奇传出,他人走了,又丢下一串谜团。两个36年:72年真爱如歌,一半时间“非法”张学良与赵一荻的爱情故事被文学界奉为世纪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