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管理学   3篇
民族学   2篇
人才学   4篇
综合类   13篇
社会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汉语热"在全球范围内的兴起并持续升温,汉语国际推广事业任重而道远。如何突出保定地域特色,更好地吸引世界各地的留学生,更好地使保定文化走向世界,是一个重要的课题。保定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强大的文化优势,丰富的产品优势及先进的教育优势。保定地域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应从以下几点着手:积极申办汉语国际推广基地、开设与保定文化资源相关的课程、外强形象,苦练"内功"、改变保定部分产业的经营理念。  相似文献   
2.
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中国哲学之父。“无为而治”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核心,也是老子管理思想的最高境界。“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以辩证法的原则指导领导的工作,寻找顺应自然、遵循事物客观发展的规律。在有形层面“无为”,在无形层面必“有为”;高层管理者的“无为”是基于中层和基层的“有为”。“有为”蕴含在“无为”之中,“无为”驾驭在“有为”之上。领导较长时间不在组织中,组织的工作正常开展,按照领导的话说,建立了良好的制度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翻译不仅涉及语言问题,也涉及文化问题。商标翻译也是如此。本文从文化差异入手,以商标翻译实例为基础,探讨了跨文化交际——商标翻译过程中译者面临的文化冲突的障碍这一问题,并提出把文化适应性原则作为解决此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张载是宋明理学和理学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非常重视道德教育。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他提出了一系列对于当代德育仍具有重要借鉴价值的道德教育思想、观点。他认为德治是道德教育的中心;德育的目的在于立人之心,分"为人"、"贤人"、"圣人"三个不同层次;此外,非常强调"自诚明"和"自明诚"的两种重要的道德修养过程和德育几点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颜色,鼓声和幻觉三个方面对美国著名的戏剧家奥尼尔的《琼斯皇》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些表现主义手法在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的复杂心理变化和挖掘人的精神世界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作为一种产业发展趋势,对产业增长及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自组织系统理论,分析了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的耗散特征,采用基于主成分的序参量识别模型,建立了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演化方程,基于2003—2011年数据,对我国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演化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从无序向有序发展关键在于农业产业发展自身需求、旅游产业强关联性、市场需求、范围经济追求等自组织因素和产业政策、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环境生态导向等他组织因素之间的非线性相互作用;发展导向变量是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系统序参量,支配着系统的演化,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支配力量越来越强;在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导向变量的支配作用,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生态环境为准绳,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7.
我国作为一个极具包容性的国家,拥有56个不同的民族。各个民族之间拥有不同的名族风采与民族民俗。茶文化在不同的民族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不同民族其在茶艺的表演形式上存在普遍的差异性与民族特色,尤其在茶艺的背景音乐的选择上,颇具民族文化特色。本文以茶艺表演在民族音乐中的应用为出发点,阐述它们之间的关系,希望可以给相关学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高职院校的畜牧兽医类创业型人才培养为例,阐述了当代大学生创业的条件和优势,高校可为学生创业提供智力支持,企业为学生创业提供实践与技术保障,校企合作共同搭建学生将来创业的平台。  相似文献   
9.
针对宏达公司成本管理问题,采用规范研究的方法,分析了宏达船舶配套机械制造公司战略定位、成本动因、价值链以及业务流程,对其在设计成本、研发成本和制造成本方面提出战略成本模式的改进建议。希望宏达公司成本管理能从传统的成本控制模式转变到适应新环境的战略成本控制模式。  相似文献   
10.
许均教授在顾正阳教授的论著《古诗词曲英译论稿〈序〉》中曾对中国古诗词英译有过这样的描述“古诗词曲翻译之难,恐怕不亚于李白在古时所感叹的蜀道之难。”正因其难,中外译者众多,译作纷呈,使古诗词英译研究领域也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本文拟从古诗词英译中最有争议的三个方面出发:可译与不可译之争、散体与韵体之争、中国译者与西方译者之争,对其现状作一简单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